当前位置:

我眼里的农家书屋

作者:李志华 编辑:陈祎 2012-08-13 09:16:42
—分享—

  遍布城乡的农家书屋正以文化和知识的力量,改变着农民的思想,改变着农民的生活。——题记

  2010年8月,我回到了农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所任职的村子很偏远,而且经济状况很一般,不过环境还算优美,空气清新,但我仍然感觉不到一丝的兴奋与激情。农村生活没有夜晚绚丽多彩的霓虹灯,没有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有的是蚊虫做伴,蝇声蛙躁。每当夜幕降临,如影随形的孤寂更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庆幸的是,村里有一所农家书屋,是2009年在上级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建成的。当时迅速在村里掀起了阵阵狂热,好似那雨后的彩虹,吸引着千百人的眼睛。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满脸稚气的儿童,从持家理财的家庭主妇到不惑之年的企业老板,不管酷暑严寒,他们那久旱逢甘露一样的求知心情,使我为之感动。

  每当看到这些,我就想起了朱熹《观书有感》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想起了金庸先生“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的感言。读书可以使我们变得充实,可以使我们从“无知”变成“有识”,可以使我们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

  做“村官”两年来,我兼任着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深深感受到农家书屋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和发展,我也因此体会到了工作的无穷乐趣。每天上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美化书屋:清扫卫生,轻轻擦拭书上的灰尘,按类整理,把报纸杂志摆放有序,更快捷的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并适时开窗闭门,让书屋天天保持整洁、明亮、焕然一新。当我看到琳琅满目的书籍,看到小朋友们那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和村民用满是老茧的双手借到自己满意图书时的高兴神情,我就有一种快乐和成就感。

  农家书屋在我眼里,是引导农民获取知识、建设小康的指路明灯,是农民子弟的终身学校;是服务农民的窗口,是村民学习科技知识的大课堂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它搭起了农民文明进步的阶梯,拓宽了农民致富的门路,它也成为农民致富的加油站、领航员。农家书屋活跃着一批聪明好学的孩子,他们把农家书屋当成课后汲取知识的乐园。三个一堆、五个一群,那股学习劲啊,仿佛我也回到了那天真烂漫的童年。农家书屋也拉近了村民间的距离,有一批妇女、老者,他们在书屋里交流着养生和保健。他们那股亲热劲啊,使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充满着浓郁和谐的人情氛围。

  农家书屋,让人因读书而变得更加美丽。爱读书的人很美,只要是走进农家书屋的读者,不论什么穿着和身份,不管他是满脸沧桑、浑身泥土的庄稼汉,还是满身油污的车间工人,我觉得他们都是可爱的人。他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吸取自己需要的养分,陶冶着自己的情操。农家书屋,它时刻在改善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在净化着社会风气,也让村民在茶余饭后增加了另一种生活乐趣,充实着村民的文化生活。

  古人云:“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对于文化知识相对落后的农村,农家书屋对群众起着不可估量的教化作用,成为村民的精神净化剂。一位中年读者曾经这样告诉我,以前农民闲下来就是墙根下晒太阳,现在有了农家书屋,大家放下锄头,拿起了书。“如今农民跟时代,钢笔本子随身带。少打麻将少摸牌,有空就到书屋来。读书看报取真经,富了脑袋鼓口袋。”这首农民自创的顺口溜,正道出了农家书屋给农民带来的欣喜变化。农家书屋的建立不仅有效解决了村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更改变了村民的生活观念。

  两年的村官工作,一年多的图书管理,让我重新体味着人生的价值,体味着“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希望我们的农家书屋,永远像是一杯散发着幽幽香气的淡淡清茶,接待着求知若渴的四方宾朋。

  知识照亮前程,书屋点燃希望。农家书屋给农民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它似一盏启明灯,点燃了无数农民的希望!

作者:李志华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