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有机会登临蓄水总量达1200多万立方、担负着桂阳县城所有生产生活用水的肖家山水库大坝,看大坝巍峨雄奇,整修一新,坝内银光闪闪,淼淼一碧清波,心中油然生出许多感慨!不由想起了40年前,自己与众多同龄人一道,参加修建这座大水库时,那些让人刻骨铭心的民工日子。
时令是仲秋,各项要紧的农事基本已缓了下来。那年月,这个季节就是大干水利建设的时候了。我眼前这座闪着鳞鳞波光的大水库,就是当年插下晚稻不久后,我与众多的民工兄弟一道,参与动工修建的。水库动工前,公社开了万人大会,大队、生产队也层层开会进行了宣传。最后,各生产队确定了修水库要上的劳动人员名单。我那时16岁,刚刚高中毕业不久,在生产队当记工员。记工员官不大,但天天要给全队的男女社员记工分,一天也少不得人。照此道理我是不能去肖家山修水库的,上面安排也是要我所在生产队的民兵排长去,可民兵排长当时30多岁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对象,正到处借钱筹办婚事。 “箩里选瓜”,最后我就成了去肖家山修水库的民工队长。
从我所在的洋市老屋村到肖家山水库工地有120多华里,为了省钱,我们生产队一行11个人决定步行去肖家山。出发的那天晚上,月色很好,皎洁的月光把山川、田野、农舍、道路照得如同白昼。晚风阵阵,凉爽宜人。吃过晚饭,我们挑着竹筐、锄头,还有衣物铺盖等行李开始上路。经一天一夜不停地赶路,我们于次日下午17时左右赶到了肖家山,就住在紧挨肖家山的汪塘村。
到肖家山开始第一个月的劳动主要是砍柴草荆棘、铲表土清基,每天早出晚归。这一时段干的活虽然也十分辛苦,但我们都是农村里长大,干惯了各种农活,感觉都能挺得住。最难熬的是接下来挖切水墙那特苦特累的活儿。记得是初冬季节,挖切水墙进入到攻坚阶段,在指挥部统一安排下,各公社民工营都组织了突击力量,昼夜不停,三班倒连着开挖。深夜两三点钟了,我们从那深达数十米的切水墙底下,踩着那一步一晃的竹跳板,将一担担两三百斤重的碎石烂泥挑上来,行进时,全身颤巍巍如筛米糠,脚下溜滑滑迈一步就有如过鬼门关一样难艰,汗则如涌泉一般。上一个班次要挑几十担上来,我们咬着牙,一直干到了这一年的年底。
水库修成了,在以后几十年的灌溉运行中,为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再后又成为桂阳县城全城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专用水源。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古训,更是规律。如今,当大家在县城里用上汨汨清亮的自来水时,是否也曾想起过当年担土填坝修筑水库那艰难的过程?望着碧波浩渺的肖家山水库,我想对大家说:珍惜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邓佑华
编辑: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