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应当以正能量姿态活在当下

编辑:陈祎 2015-01-15 17:23:25
—分享—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在油菜花父子报道的反响材料上作出的批示(该新闻由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唐湘岳采写)。30年来,唐湘岳老师一直讲述“好故事”,传播正能量。他让我们在看到社会“丑陋”的同时,仍然保持着良知、向上的信念——人应当以正能量姿态活在当下。

  小而言之,个体生命的延续无不需要正能量,它是人们身居困境奋斗不息的信念、追寻人生意义的基石、身上无形的精神符号。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固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振臂呐喊,写下《第九交响曲》等一系列不朽名曲。个体生命是需要正能量去浇灌,才能使生命有其价值。

  大而言之,正能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是凝聚人心的强国之魂,任何时候,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都需要正能量。打开记忆的史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一代代民族精英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正能量篇章。为民书记郑培民,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胡昭程……他们时时处处以正能量的姿态出现在人群之中,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生逢盛世,我们享有更多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释放正能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切。

  总而言之,社会需要正能量,时代呼唤正能量,它是社会的风尚标、行动的指示牌、幸福的催化剂。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各种思潮奔涌而来,泥沙俱下。“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刺痛着我们的神经,唯利是图、腐化堕落、人情冷漠无不挑战着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与此同时,“最美妈妈”、“最美士兵”、“最美司机”、“最美教师”,这些平平凡凡的人物,却坚持做着一些平凡而又不凡的事情,温暖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一个人可以不伟大,一个社会可以有瑕疵,但是不可以没有正能量。当我们的行为渐渐向阳光靠近,主动地寻求和传递正能量,这个社会也就变得光亮。

  我们需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以正能量姿态活在当下。期待你我心存正能量,共行善举,去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