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兆奎:闿运词章经史人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5-07-09 16:57:54
—分享—

  陈兆奎,幼名达泉,字完夫,号隐庵,谱名贻倜,桂阳泗洲人,陈士杰九子,王闿运称其十一郎(与陈兆文、兆蓉堂兄弟一并排行),据敦庸堂《泗洲陈氏族谱》载,生于1879年(光绪五年己卯三月二十四日辰时),民国四年乙卯(1915年)六月初十,正值英年的陈兆奎遽然离世,年仅37岁。这令他的恩师王闿运悲痛欲绝,仰天长叹几声“天丧斯文”后,含泪写下了“经史词章得替人,方期光大名门,同寻陋巷箪瓢乐;狱讼平反推老吏,所惜衰羸形役,遽舍京尘布輤归。”的挽联。

  陈兆奎自幼聪明,苕秀敏明,十三岁就以能诗闻,学使器异,录入州学,旱标令誉。杨钧称其诗“体裁高雅,时有逸气,然较之今日诗人,则无可与抗者”(《草堂之灵》)。这与其母的教育有关,其母张纺琴苏州人,书算精通,刺绣花鸟,宛若生成,三十岁就卒于福建之藩署(见陈士杰《侧室张氏纺琴节略》),陈士杰在其《蕉云山馆诗集中》有挽诗十章痛悼张氏。

  陈兆奎的突然离去,“邦人嗟悼,友恫师伤”(见陈兆璇《完甫十一兄弟墓志铭》),就连一向恃才傲物,睥睨群伦的“大清第一狂士”王闿运惋惜不已。

  有“湘楚狂人”之称的王闿运自诩霸才,常出语凌人。就连对“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王闿运是这样评价的:“平生以霍子孟、张叔大自期,异代不同功,戡定仅传方面略;经术在纪河间、阮仪征之上,致身何太早,龙蛇遗憾礼堂书。”换而言之,儒家之人生“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于“立功”、“立言”已落空。据说,光绪年间有人奏议曾国藩从祀文庙,礼部拿出王闿运挽联反驳,使之失去了吃冷猪肉的机缘。然而对陈兆奎,王闿运初见就大加赞赏,随即作诗相赠:

  玉堂金印有家风,瓀佩青衿舞勺童。学篆已谙三体妙,成诗还与八叉同。

  南厓未肯夸年少,东鲁知曾养圣功。忧国不须求将种,坐看黻黻佐熙隆。

  后来随着师生情的进一步深入,对陈兆奎所著的《隐庐诗集》、《隐庐文集》,王闿运给出的评价是“起颇神似”、“结意横肆”、“经史词章皆有体段”。

  王闿运批评人往往是不屑世故,直言不讳。王闿运在著《湘军记》中“尽取湘人有功绩者诬蔑之,取快悠悠之口,而伤忠臣烈士之心”(郭嵩焘语)。甚至对自己的门生杨度也给出了中这样评价:“杨度以慕名之心转而慕利,前之师我者亦以名也,非求益者也,思依我以立名,名粗立则弃予如遗矣!”《与陈完夫书》,不满之情跃然纸上。然而对陈兆奎却说“大有天分,隽丞有佳儿也”(湘绮楼说诗)卷五)。陈兆奎后来回忆:“从游十有余年,始知六经所以论道,游艺必本于依仁,修己乃来物之基,入世有逍遥之乐”(《湘绮楼诗文集·王志序》)。

  王闿运有三门学问分别传授给他的学生:一是他自认为最高的“绝学”即所谓“帝王之学”,这门功课以杨度为代表,做得勉勉强强,不很尽意。二是应付科举考试的“功名之学”,这门功课以桂阳夏寿田发挥得最好,但不久科举废除,夏寿田成为一氏门墙中科举绝响;三是“艺文之学”,这一学问除了齐白石,就是陈兆奎。因为陈兆奎将王氏经学传承了下来。陈兆奎仿照孔子的学生曾参及其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语)”的体例,与学友一道辑录老师日常讲学论道所言,编为《王志》四卷(尝有将《光绪刊湘潭县志》谓之《王志》,非当)。《王志》中有《论读书门径》、《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等篇。老师的酬答之作,有大部分为完夫代笔。《王志》成为后世研究王闿运的珍贵文献。陈兆奎还注释了《孝经》,题为《孝经古注》,作了《隐庐诗集》三卷,《文集》(王闿运评)三卷和《沩宁孙驾航都转事略》等作品。

  由于陈兆奎的诗文影响,汪辟疆在其撰写的《光宣诗坛点将录》,按照《水浒传》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顺序,将晚清光宣以来的一百九十二个著名诗人排了位次。《光宣诗坛点将录》将陈兆奎列为第一卷,置于夏寿田、杨庄前。从《湘雅摭残》收录陈兆奎的《登空灵峡》诗,“维舟涉回渚,振策跻崇阑。昨登合江亭,今见空灵轩。虚馆栖真异,疏林延冱寒。回濑曜晚霞,远树散秋烟。返顾平川光,引睇拂霄翰。逝将荡离思,楼阁风云间。扬帆去绝浦,南望空孱颜。”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诗才。

  陈兆奎二十岁考取了举人,然而“一特科不第”,与进士无缘,其六兄兆葵(按堂兄弟排行老八),名达意,字复心,却考中进士,(见王闿运《复陈观察:复心姻世八弟》),因 “葵”和“奎”同音,导致很多人误为是一人。兆奎一心向学,最后在兄弟的帮助下,出钱捐了一个“度支部主事”的小官,然而在这个岗位上,他想较法西方改良法规,编例史馆章制,殚精竭虑写成《度支部主事陈兆奎条陈开馆编定法规等六策呈》,不想未被采用,最后转攻法律,任大理院推事、总检查厅检查官,在岗位上重积辛劳,一代才子英年早逝。

  陈兆奎的夫人也是书香名第,为著名藏书家常大淳孙女,兆奎逝后,因无嗣,郁郁而逝。其十二弟兆璇(王闿运十女婿)将次子毓巽(也称谟巽)过继给兆奎扶柩南下,归葬于衡阳北乡高冲栗坪。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