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日报:邻里相亲成“父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秉钧 陈艳 编辑:陈祎 2015-08-14 08:48:26
—分享—

  “注意安全呐,小心滑……”8月11日,台风“苏迪罗”大肆“侵略”后退却了威力,天空微微放晴,桂阳县洋市镇龙口村65岁的残疾老人史习祥,正卖力地攀爬上84岁的“老父亲”史美瑞的瓦房屋顶,来回腾换破旧的瓦片,修补漏水处。“老父亲”虽看不见,却拄着拐杖在屋子下面焦急的叮嘱“儿子”。

  这是一对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的“父子”,他们之间因一句简单的承诺,已守护15年。

  “您把我当儿子,我为您养老送终”

  2000年,史美瑞的老伴离他而去,老伴是他的唯一依靠。基本生活不能自理的他,顿陷困境。

  住在前栋的邻居史习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环顾自家拮据的现状:自己从1971年干了6年民办教师后,被安排到电站做管理员,却因意外事故致左手摔伤四级残废,从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一双儿女正在上学,家庭的生计仅靠妻子做点农活维持……

  几经考虑后,史习祥向妻子提出了照顾老人的想法,开明的妻子读懂了丈夫的心思,同意丈夫的想法。于是,史习祥主动上门,跟史美瑞说:“您把我当成儿子,我为您养老送终。”

  就这样,史美瑞老人有了依靠。

  照顾老人本不是易事,尤其是像刚失去亲人、双目失明、行动不便的老人。史习祥对老人的要求,都会尽全力满足。

  “有个隆冬深夜,我爸一觉醒来,突然对我说肚子疼。”史习祥说,当时叫不到车,他深一脚浅一脚的背史美瑞翻山越岭,走到4公里外的村卫生室,请村医生诊治。

  对自己的这个“爸爸”,史习祥倾注了无怨无悔的爱。端水、喂饭、洗澡……成了史习祥每天必做的“功课”,这一做就是15年,从未间断。

  “我早把他当成父亲了,习惯就成自然”

  “这是辣椒炒肉,这是豆腐皮,酒放在这个杯子里”,“筷子这样比齐好夹菜些”……在干净整洁的小房内,史习祥细心的服侍着老人吃早餐。

  周边的村民都说,自从史习祥照顾老人后,他家的“饭点”比村里一般人家都要早。每顿饭做好,史习祥头碗饭必定是盛给“父亲”,直到看着他吃完,史习祥才回家吃饭。

  史习祥9岁的大孙女史小花说:“爷爷对老爷爷比对我还要好。”她7岁那年,有次放学回家很饿,跟爷爷闹着要吃饭。爷爷虽做了一盘红烧肉,却让她等等,她趁爷爷不注意,偷吃了一些,被爷爷“狠狠”教育了一番,说这是给老爷爷吃的。

  “我想吃什么,只要跟习祥说,他都会想尽办法做给我吃,每天陪我说说话,天气好还扶我出去走走,晒晒太阳。我虽没亲人,但是有他这个儿子我很知足了,只是苦了他们。”史美瑞老人边抹着眼泪边颤抖地说。

  悉心的照顾让这个原本无依无靠的老人深深感受到来自“儿子”的温暖。“别人还去外面找老人行孝,更何况我们是邻居,我早就把他当成父亲,照顾久了也就习惯成自然。”史习祥摆摆手微笑说道。“事情虽不大,但每天这样做,也是很不容易的!”村民邓福香说史习祥是村民的榜样。

  “父亲用行动告诉我们怎样孝亲敬老”

  弹指一挥间,史美瑞老人成为史习祥家庭成员已15年。15年来,史习祥家里无论是妻子的陡然离世,还是家庭的经济压力的剧增,他从未想过放弃,15年如一日的照顾着老人。

  史习祥动情地说:“起初虽有孩子不理解,抱怨,但最后都改变了态度,这多亏了妻子的深明大义和教子有方,自己才能安心照顾老人。”

  他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照顾史美瑞老人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现在,孩子们回家都会给他搭把手,帮着他做饭,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按摩。史习祥觉得,自己的身教胜过言传,孩子们都将孝敬老人作为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从广西远嫁过来的儿媳蒋双妹说:“爷爷看不到父亲就不安心,为此,父亲都很少走亲戚,长年陪在老人身旁。”她说:“父亲用行动告诉我们怎样孝亲敬老!”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平常人看来,照顾一个跟自己非亲非故的人,需要莫大的勇气和爱心,特别照顾一个残疾老人,更需要莫大的耐心和恒心,而这些,史习祥都做到了。15年来,他把照顾残疾“父亲”史美瑞当成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责任还在延伸。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秉钧 陈艳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