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进“少将第”

作者:王井保 编辑:陈祎 2013-04-17 09:04:43
—分享—

副标题:——缅怀辛亥革命英烈徐连胜

  1916年,大军阀段琪瑞执掌北京政权,成立北洋军政府,宣布废除临时约法和解散国会,为捍卫民主共和的临时约法,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了护法战争,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孙中山任大元帅,并急召徐连胜返粤,委任其为粤军游击司令,同时率部参加“援闽粤军誓师大会”隆重的阅兵式,接受孙中山大元帅的检阅。不久徐连胜在护法战争中指挥得力,英勇善战,屡战奇功而受到大元帅的赏识,又被任命为广东粤军警备司令,授予少将军衔。1918年7月,徐连胜受命全线进攻闽西南,连克二十余县,就在攻克永定的激烈战斗中徐连胜英勇战斗,身先士卒,不幸中弹身亡,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孙中山闻此恶耗,痛惜万分,“失此良将,非仅粤军不幸,本党亦失一健将也”,大帅还常对人说:“徐君殉国,吾失一右臂!”所以,徐连胜死后享国葬待遇,特派员护送遗体回乡厚葬,民国政府拨一万银元在其家乡修官厅一座,孙中山大元帅亲自题写“少将第”三个大字金匾一块,同时在广州铸造少将铜像一尊,以彰扬其革命功绩。

  徐连胜(1881—1918)原名捷卿,1881年6月16日生于湖南省桂阳县太和镇地界村,自幼读诗习文,勤勉好学,刻苦自励,深得父母家人的喜爱。十五岁时其父病故,家境每况愈下,不得不辍学经商,学做点小生意,常往来奔波于湘粤之间,历尽艰辛,饱受磨难,面对腐朽衰败的社会时局,耳濡目染国家的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加之受革命党人进步思想的影响,逐萌生从戎报国之心,1900年便与他长两岁的进步青年邓华堂老乡(英烈)一道投靠南粤新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901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衰败日益加剧,日俄战争竟然在中国的土地上爆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此时的徐连胜还是广东常备军的小卒,他目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心中燃起拯救民族之火,很快接受了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先后为宣传鼓动革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1909年秋,黄兴在香港设立革命领导机关,准备广州起义,逐派赵声、朱执信等人在广东新军中发展组织,徐连胜积极踊跃参加。1911年,徐连胜所部随东江第一军向惠州进发,在战斗中作战勇猛,连战连胜,这才有“连胜”之大名,战后新军受赏,徐连胜受兰领顶戴,加升一级。同年底徐连胜奉命前往连州造门牌,深得民心民意,被加级晋升为广东陆军第五团二营营长,调防惠州。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到百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倒行逆施,对外卖国求荣,对内专制独裁,特别令人发指的是1915年12月,竟然宣布复辟帝制,孙中山立即发布《讨袁檄文》,号召全国各地起义讨袁。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均等组织护国军;海军将领李鼎新、曾兆麟等率永丰号、海新号等主力舰在上海通电起义,声讨袁世凯的反革命行径,随即全国各省均宣布独立。1914年4月,徐连胜率部起义,积极参加了护国战争,先后与广州、惠州、东莞三方之敌苦战,击溃数倍于已之敌,战绩辉煌。1916年调任陆军第一旅任旅长。在护法战争中,袁世凯内外受挫,形势急转直下,不得不取消帝制,不久便死于北京。护国战争结束,桂系军阀陆荣廷部驻扎广东,他们歧视排挤革命军,加之徐连胜与广东省长朱庆澜政见分歧,于是愤然辞职返乡。在老家徐连胜创办兴贤会,积谷会、兴学济困,继续宣传民主共和及三民主义思想,为民办了不少好事,深得地方乡邻民众的赞许。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皇权专制统治;它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大地上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应该肯定,是辛亥革命先驱和无数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中国革命的大高潮、大发展;它留给我们宝贵的智慧财富和思想资源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

  走进“少将第”,不由得想到将军短暂而辉煌的戎马生涯,他是辛亥革命,“护国,护法战争”的功臣,光辉照人。早些年“少将第”这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之地,却几经风霜,百孔千疮,好不容幸存于今。为了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弘扬先辈革命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桂阳县政府决定重新修整这一历史遗迹,实在令人欣慰。毫无疑问等到明天修复了的“少将第”,一定会有好多好多的人走进“少将第”,来缅怀这位为辛亥革命英勇献身的徐连胜将军。

作者:王井保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