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士俊臣中兴将陈士杰(十二):书招曾幕

作者:欧阳朝夕 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4-07-11 09:12:02
—分享—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长沙办团练处处受掣肘,于是想办法离开了长沙,来到衡阳创建属于自己的军队。

  曾国藩决定移师衡州,在长沙的团勇,一部分带往衡州训练,其他调出长沙分驻醴陵、浏阳、郴州等地。要办属于自己的军队,必须要有自己的团队。曾国藩于是想到了陈士杰。曾国藩想到陈士杰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来陈士杰为曾国藩的门生。道光二十八年,陈士杰以拔贡上京考小京官,朝考时,阅卷大臣正是曾国藩。曾国藩见他的策论议论风发,言之有物,欣喜地录取了他。从那以后,陈士杰视曾国藩为恩师。二来陈士杰曾受曾国藩恩。咸丰元年,陈士杰丁父忧,贫不能归。曾国藩躬为办装,棉衣车帘,悉取为赠。三来陈士杰为曾国藩弟同窗。陈士杰在岳麓书院时,曾和曾国藩弟曾国荃同学。四是曾国藩观陈士杰“外朴内朗,干济才也。”五是久闻陈士杰知兵。曾国藩听说陈士杰剿灭了彭运洪、李观龙、李明先等几起“乱民”。六是陈士杰系桂阳人,而桂阳当时属衡州府,陈士杰算是本地人。

  在陈士杰的《感知录》中还记载了三件曾国藩关心他且非常和曾投缘的事:

  一是朝考后,陈士杰以师生礼去拜见曾国藩时,九个人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际投壶。投壶既是一种礼仪,又是一种游戏。投壶礼举行时,宾主双方轮流以无镞之矢投于壶中,每人四矢,多中者为胜,负方饮酒作罚。惟独曾国藩和陈士杰和李翰章三人射中三箭。二是陈士杰携家属刚到京城,就因父亲病逝必须赶回家,可是妻子和两个小孩子经过一路颠簸,十分疲劳,如果马上又赶回老家,怕身体吃不消。可陈士杰又担心自己走后,妻小住在会馆不方便。这时曾国藩推心置腹地说:“眷属可迁余宅,俟回籍安厝后即行回京”。当时曾国藩任少宗伯,即礼部的侍郎。因参加工作较早,在京城已经买了房子。三是陈士杰在唐训方的陪同下回家“丁忧”,曾国藩又叮嘱唐训方一路好生照顾,并请唐训方代他为陈士杰的儿女买了过冬衣裳。

  曾国藩一回到衡州立马给士杰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信中有几句名言“求友以匡己之不逮”、“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曾国藩接连发出几十封信,请诸贤达共襄时事,但应者很少。他写给郭嵩焘兄弟的信中。备述艰难之情,真可谓欲哭无泪。

  陈士杰接到信左右为难,去吧,自己守孝在家,于礼不合。不去吧,曾国藩对自己太好了,于情不合。陈士杰思前想后,也回了一封信,信中阐述三方面客观原因:兵事所为,纯为自保;守孝抽身,有违人伦;家乡不靖,不能远避。

  曾国藩第二次又给陈士杰写了一封信。大意是现在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大丈夫应当说报效朝庭。自古忠孝两难全,我都出山了,你还犹豫什么。其它的都不要说了,就算帮我一个忙,我欠你一个人情。随后以师长的口吻教导陈士杰,“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陈士杰见老师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只得将家乡的事作了简单交待,不得已直上衡阳。他的《别亲友》:亲朋送我行,送我至岐路。强笑上征车,临行几回顾。望望不见人,但见垂杨树。青丝绾别情,欲去不忍去。正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感。

作者:欧阳朝夕 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