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毓英事略(二)

作者:颜石墩 编辑:陈祎 2015-01-15 17:18:34
—分享—

  陈毓英的第二大功绩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作为抗日将领(授少将),光荣负伤。

  1937年“七·七”事变后,陈毓英跟随程潜上到了抗战第一线。1938年,程潜被任命为天水行营主任 (辖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及第一、第二、第八、笫十战区),统一指挥中国的北战场。陈毓英也被委任为五省行营秘书,授少将军衔,职位十分重要,常跟随程潜参与办理西北各省、四大战区的军政大事。

  1939年3月7日,日本飞机对西安进行轰炸。在日本间谍的指引下,日机找到了行营位置,炸塌了防空洞,死伤一百多人。陈毓英命大幸免,原因很具戏剧性:由于他身负重责,警报拉响后,还要收拾重要文件,所以被多次催促,仍迟迟不走。钻防空洞时,别人都到了里面,他还在洞口。防空洞被炸塌后,抢救的人挖开洞口,首先看到的就是他肩上的“将星”,赶忙抢救。结果是,跑得快的人,许多在里面闷死了,迟迟不肯进洞的他却活了下来。只是他左臂负伤,加之受气浪冲击,已不省人事。

  陈毓英负伤后,被送往大后方治伤,后来由于战事的变动,再也无法回到战场。日本投降前夕,他携妻子和儿子,回到了故乡桂阳县泗州寨老家暂避(1862年,陈士杰奉旨在泗洲寨建立官厅和花厅)。

  陈毓英有两次婚姻,第一次娶的是浏阳凌氏,育有一子两女,第二次娶的是长沙曾氏,育有4子。解放前夕,子陈秉粹跟随姑父龙次云(陈诚的部下,曾任台北警备司令。)去了台湾,后任台北军政大学教授。女陈玄迁居香港,终生未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潜电报召陈毓英回长沙。陈毓英是程潜家中的常客,多年不见,程潜和夫人郭翼青特意在家中设宴,为抗日负伤的他“压惊”。座中程潜问:“新国家成立了,季和(陈毓英字)有何打算?”陈毓英回答:“我是个干铁路的,不懂政治,粤汉铁路修好了,恐怕就没有我多少事了。”此后,陈毓英被委任为湖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等闲职。

  程潜又曾问陈毓英:“参事室的参事,既可留在长沙,也可回原籍赋闲,每月工资照寄,季和属意哪种呢?”陈毓英说:“我国内的大儿子秉勤还在读书,身边的3个子女,秉泽、秉诚、秉安都未长大。长沙米贵,居大不易,我还是回桂阳老家吧。”就这样,陈毓英在1953年携全家回到了桂阳。其时泗洲寨的官厅和花厅已作为大队部和人民公社的办公用所了,陈毓英的最后近20年的岁月中,辗转居住于桂阳县城何家巷、七里街、高码头等地。

  陈毓英对湖南文史深有研究,他与何伯言老人(黄克诚大将的老师)、陈道亨(陈毓英兄,培才中学倡办人之一)、刘咏增等人一起,整理出有关蔡伦、赵子龙、胡腾等的文献,这是建国后桂阳县第一批历史资料。并为保护桂阳县文庙、胡腾悬棺等多次向省政府呼吁,可惜声微力薄,无益于事。

作者:颜石墩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