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吴均桂阳诗咏开篇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6-03-22 08:47:34
—分享—

  在诗中最先出现桂阳二字的是南朝吴均的《赠王桂阳》一诗。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诗意是说松树苗长出几寸的时候就被荒草遮没了。还没有看见它的笼聚云气的壮志,有谁知道它有着傲霜斗雪的气骨呢!弱干容易被摧残,纤茎容易被欺负;但是一旦长成数千尺的大树,则可笼云覆月,庇护众生。这首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句句写松,却句句落实到人。“数寸”、“草所没”、“弱干”、“纤茎”诸语,极说幼松之弱小易欺;“笼云”、“负霜”、“数千尺”、“覆明月”诸语,则极言松树的前程远大。两者对照鲜明,使读者既痛惜于诗人的怀才不遇,又凛然不敢对诗人少存轻忽。虽是自荐之诗,气格却绝不卑下,这是诗品,也是吴均的人品。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吉安)人。生于公元469年(宋明帝泰始五年),卒于公元520年(梁武帝普通元年)。仕梁为郡主簿,又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被任为奉朝请,他出身贫寒,诗文有清拔之气。文名虽盛,但耿直不阿的性格却为统治者不容。梁武帝曾说:“吴均不均,何逊不逊。”因此他的诗多写失意士人的不平。有《吴均诗集》。

  那么诗中的王桂阳是谁呢?很多史书上注解说是王嵘。王嵘时任桂阳郡太守,因而吴均称其为王桂阳。然而《桂阳直隶州志》和《梁书》均未有王嵘,只有王峻。《梁书列传第十五》中记载:

  王峻,字茂远,琅邪临沂人。曾祖敬弘,有重名于宋世,位至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祖瓒之,金紫光禄大夫。父秀之,吴兴太守。峻少美风姿,善举止。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累迁中军庐陵王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邵陵王文学,太傅主簿。府主齐竟陵王子良甚相赏遇。迁司徒主簿,以父忧去职。服阕,除太子洗马,建安王友。出为宁远将军、桂阳内史。会义师起,上流诸郡多相惊扰,峻闭门静坐,一郡帖然,百姓赖之。

  同样在《桂阳直隶州志》中也只有王峻,无王嵘。吴均另外还作了《赠王桂阳别诗三首》。原诗如下:

  昔闻杨伯起,拖金振清风。高华积海外,名实满山东。

  自有五都相,非无四世公。临窗惊白日,倚匣曳轻虹。

  愿持鹪鹩羽,岁暮依梧桐。客子惨无欢,送別江之干。

  白云方渺渺,黄鸟尚关关。纠纷巫山石,合沓洞庭澜。

  行衣侵晓露,征舠犯夜湍。无因停合浦,见此去珠还。

  树响浃山来,猿声绕岫急。旅帆风飘扬,行巾露沾湿。

  深浪闇蒹葭,浓云没城邑。不見别离人,独有相思泣。

  诗中说王桂阳“高华积海外,名实满山东。自有五都相,非无四世公。”可见王的地位很高,又有“愿作鹪鹩羽,岁慕依梧桐”等语,说明吴均颇有依附于他的打算。从《赠王桂阳别诗三首》推断,王桂阳就是时任桂阳太守的王峻。

  史书载:“峻性详雅,无趋竞心。尝与谢览约,官至侍中,不复谋进仕。览自吏部尚书出为吴兴郡,平心不畏强御,亦由处世之情既薄故也。峻为侍中以后,虽不退身,亦淡然自守,无所营务。久之,以疾表解职,迁金紫光禄大夫,未拜。普通二年,卒。时年五十六,谥惠子。”

  这首《赠王桂阳》就是吴均的自荐诗。自荐的诗很难写,自誉过高,未免有夸言干乞之嫌,因而吴均这里避开了正面的自我标榜,全以松作比喻。松树虽可长成参天的大材,但初生之时不过数寸而已,甚至会被杂草埋没,人们不知道它拔地千丈、笼聚云气的壮志,怎么会明白它具有傲霜斗雪的气骨呢!前四句显然以初生之松比喻自己的沉沦下僚、未见器重,而借形容松树的性格,表明自己高远的志向、坚贞的品质。“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二句,更说小松枝干嫩弱,易被摧残,喻自己身处下位,易遭人欺凌与忽视,委婉地表达了向王桂阳求助的意图。最后两句则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抱负,他说:当幼松一旦长成数千尺的大树,则可笼云覆月,庇护众生,言外之意是说自己一朝出人头地,就可建功立业、大济苍生,至于到那时不会忘记王桂阳的知遇之恩,也是不消说的,“为君”二字,便含有此意。

  孟子说五谷实际比稗类高,但如果在没熟之前,就反倒不如了。这就像蝴蝶如果是在出道前,仅是个毛毛虫,连个蛾子都赶不上。吴均的用世之志,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露,如其撰写的《宝剑》篇,在描写了宝剑材质的精良之后说:“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很显然,这一精良的宝剑,就是作者对于自己才能的寄托,寄寓着一个怀抱美质,因出身寒微而难于显达的深沉之感。这种矢志不遇之概,也常随处触发。正如他说:“明哲遂无赏,文华空见沉古来非一日,无事更劳心”《发湘州赠亲故别三首》,在这种不平情绪的抒发中,也反映了当时现实的黑暗。

  吴均自荐诗写出后,结局如何呢?据《梁书》记载,后来又被柳恽推荐给建安王伟为扬州,引兼记室,掌文翰。并随建安王迁江州,又补国侍郎,兼府城局,最后做了个奉朝请。而《南史》则说: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即日召入赋诗,悦焉。待诏著作,累迁奉朝请。不管怎样,反正是通过层层引荐,终于吴均混到了奉朝请这样一个安置闲散官员的有名无实的闲职,所以后世又称吴均为吴朝请。奉朝请,顾名思义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意思,所以可以估计吴均的一生应该是非常不得意的。吴均“家世寒贱”,在门阀制度相当严格的南朝如果要得以重用实属不易,这不是由王桂阳一个人所决定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的。

  吴均写《赠王桂阳》的具体时间不详。不过,从当时的桂阳太守王峻的事迹中倒可获得一些线索。王峻,《梁书·周兴嗣传》作“王嵘”,校勘记:“‘嵘’《册府元龟》六八七作‘峻’。疑作‘峻’是。《南史·王峻传》,峻仕齐为桂阳内史,天监初还,时正相接。”王峻此前经历,据《梁书》卷二十一《王峻传》云:

  王峻字茂远……父秀之……以父忧去职。服阕,除太子洗马,建安王友。出为宁远将军、桂阳内史,会义师起,上流诸郡多相惊扰,峻闭门静坐,一郡帖然,百姓赖之。

  又据《南齐书》卷四十六《王秀之传》:“隆昌元年,卒官。年五十三。”则王峻丁父忧在隆昌元年(494),服阕出任在建武四年。王峻为建安王友,建安王即明帝第六子萧宝寅,他是在武帝第九子建安王萧子真被杀后继其封的。《南齐书》卷四十《武十七王·建安王子真传》:“延兴元年,转镇军将军,领兵置佐,常侍如故。其年见杀,年十九。”又卷五十《明七王·鄱阳王宝寅传》:“桂阳王宝寅字智亮,明帝第六子也。建武初,封建安郡王。二年,为北中郎将,镇琅邪城。明年,出为持节、都督江州军事、都督郢司二州军事、征虏将军、郢州刺史。寻进号前将军。永元二年,征为抚军。领石头戍事,未拜。三年,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石头。”则建安王萧宝寅建武二年(495)镇琅邪城,三年(496)以后一直在江州,东昏即位(499)时在郢州,直到永元二年(500)才被征还京。故王峻为建安王友最早在永元二年,王峻“出为宁远将军、桂阳内史”亦当在此时,因为萧衍义师起时(501)他稳镇本郡,“一郡帖然,百姓赖之”,不应指其出镇时情况,而用以指其出镇一年后的情况为妥。弄清王峻为桂阳太守在永元二年,三年(500至501),再来看吴均的仕历就比较清楚了。吴均写《赠王桂阳》当在永元二年(500),距今1500多年。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