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二十大时光 : 21万亩晚稻喜获丰收 高标准农田筑牢“丰产米仓”

来源:新桂阳 作者: 廖诗卉 黄磊 编辑:欧阳泉 2022-10-21 14:09:19
—分享—

风吹稻成浪,连日来,我县21.47万亩晚稻开镰收割,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让昔日的“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让“大旱不见旱”,稳住了粮农们的“米袋子”, 鼓实了“钱袋子”。

在太和镇神下村,金黄色的稻田泛起阵阵稻浪,多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茎秆分离、装袋运输等工序一气呵成,规模化收割为晚稻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保驾护航”,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太和镇神下村种粮大户徐文奇介绍道,“我今年大丰收了,每亩可以产到1200-1300(斤),比往年多两三百斤,收益可以多增加十多万(元)。”

这块连片2500亩的高产良田原本是狭小分散的“薄产地”。神下村自然条件差,地块狭小分散,种、收全要靠肩挑背扛,耕作交通不便。旱季农田自流灌溉难以保障雨季都会有洪水淹田农业生产只能“看天吃饭”。

“以前水利很差,同样放水来,全部水进田不起”太和镇神下村村民徐道才说。

从2020年开始,当地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地块化零为整,沟渠相连、排灌通畅。相比改造之前,每亩土地的人力成本节省30%以上,水稻产量却提高了300—400斤。尽管今年遭遇了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水利部门通过科学调度水资源,合理分配水量,让这里的水稻也实现“有旱无灾”,秋粮喜获丰收

“国家政策好,全部搞起排水沟、引水沟, 一拦全部进到田里来,就干(旱)不到了。田的收益高,产量就高了。”太和镇神下村村民徐道才说。

“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发放抗旱抽水设备,指导村民抗旱打井这些措施,保障了农田灌溉。”县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主任刘欣说。

2011年以来,我县建成高标准农田41.93万亩,农田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今年,全县晚稻种植面积21.47万亩,平均亩产1200斤以上,预计总产量12.88余吨。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跟着党的好政策走 ,多种粮、种好粮,扩大种田面积,提高产量,我相信我以后越种越好。”太和镇神下村种粮大户徐文奇说。

县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主任刘欣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扎根田间地头,加大力度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抗旱减灾兴利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恢复灌区尾端的灌溉面积 ,打通引水入田最后一米,用“水利方”种出更多好粮, 为牢牢端稳粮食饭碗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新桂阳

作者: 廖诗卉 黄磊

编辑:欧阳泉

本文链接:https://www.gyxnews.com/content/2022/10/21/119636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