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持小城镇建设 实现大战略目标

作者:邓启琅 编辑:陈祎 2011-05-25 10:22:54
—分享—

副标题:——以城镇化推进桂阳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实的需要   ,时代的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概括了二十多 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就谈不上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谈不上全面奔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没有经 济的迅猛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城镇化推进将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基础性平台。因而 ,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新桂阳,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而不可逾越。 我县的小城镇建设近几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上紧下缓,有所思无所动,甚至无所思;
          二是强调客观,畏难怕烦,项目建设束手无策;
          三是将推进小城镇这一战略,狭隘的理解为搞一个工程载体;
          四是路子不熟,不善活用政策,丧失时机处于被动;
          五是脱离规划搞建设,急功近利;
          六是盲目追求大、全、高,脱离本地实际;
          七是建筑风格不协调,单体建筑与整体不协调,成为败笔。
      
          以上所有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我县城镇建设进程的推进,间接地阻碍着和谐桂阳的构建, 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

          一、深刻理解内涵,决策上求发展
         
      “小城镇建设”实质上隶属于城镇化建设的范畴。按国际一般惯例,人口超过5000人,不直接依赖于第一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聚集地均称城市。而城市化是由传统的 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镇)的集中;城(镇)数量 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如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及住房、公益工程设 施配套完善和产业支撑形式及其它物质、生活、文明等综合方面的条件)的提高;是社会经  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所以说,衡量一个地方的城市化水平的 标准绝不仅仅是乡村人口进入城市这么一个简单方法的比例换算,而是乡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要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包含的因素全部考虑进去,但人口比例是一 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如果说乡村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量的增加的过程,是城市化的初级阶段,那么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则是城市化进程中提高的过程,则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从数字比例上去分析,人口比例小于30%,属城市化的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城市化水平较低和比较缓慢;人口比例在30%—70%内,属中级阶段,主要体现在人口向城市迅速集 聚,加速发展;人口比例超过70%为后期阶段。目前全国城市化水平为42%,我县据统计也达到了32.75%,较全国平均水平落后近10 个百分点。处于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转轨时期。这个时期,作为政府如何引导市场、开拓市场,创造一个适应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提供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生活生存条件,完成这部分人从农村农民到城市市民政治意识、道德意识、传统意识、伦理意识、法律法规意识 、人际交往关系意识的转变等都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有许多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所繁衍出来的经济主要成份的综合体现。一个工业、科技落后,常受战争摧残的国家 
是不可能使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我们国家的最高决策层之所以将“城镇带动战略”列为“三个战略”考虑,并与“西部开发”结合起来,这是国际形势的要求,是从保证国家民族在世界上能争一席之地的战略高度去考虑,远远超出了就城镇化讲城镇化、扩大城市规模这个意义。故此我们又有了“小城镇、大战略”之说。我县的决策层也应站在“大战略”高度,跳出城建抓城建,思想观念上体现“前卫性”,决策思路具备前瞻性,项目实施上要考虑其综合效益,规划布局主要注重其生态、社会效益。总之,城镇建设要考虑到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决策。要围绕壮大城镇经济、增强城镇辐射带动功能、提升城镇品味做文章。要凸现城镇带动效应不动摇;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城镇不动摇。具体地讲, 
       我县的城镇要与工业发展相结合,要与烟叶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突出“古郡、山城 ”特色,挖掘我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遵循一般规则,实践上求实效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科学、艰苦、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当地的政缘、 史缘、学缘、地缘等。要求必须要舞好规划龙头和坚持规划一般原则。

          1.应坚持满足发展生产的原则。繁荣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市容景观,促进科技文化的
      发展,加快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争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结合 效果利益的最大统一。
      
          2.协调发展的原则。要将交通、生产、生活、环境、居住综合考虑,优化布局,要走出为了 单一目标去规划设计的想法。

          3.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原则。特别是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传统的地方风貌。如现
      在不少工程为求“下”,先搞挖、填方,这不但违反了原则,又增加了财力经费,消耗了人
      力、物力,实际上降低了城市,削弱了应有轮廊。建设布局要依山、靠水、就势,要尽可能 少搞人为造型。

          4.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能适应当代的健康的生活意识必须与自然和谐,更要考虑未来发展 经济给后人留有余地。

          5.节约用地的原则。

          总的而言,小城镇建设规划是基础,是前提,又是龙头。它与大城镇建设一样,规划不可缺少与逾越的,这是长期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我县流峰镇、太和镇在这些方面走到了前头,就得到了好处,尝到了甜头。有的建制镇仅有一份总规,甚至总规都没有,这种工作毫无疑 问,实际上尚无进展,讲建设也是纸上谈兵。规划要科学、要合理、要遵循原则,起点要大手笔,具体建设可分步实施。要根据长远发展 需求定功能,根据民俗习俗定风格,根据经济条件定规模。按先基础,再主体;先框架,再 分块逐步进行。尤忌脱离实际,全面出击,贪大、贪洋、贪全、贪美、贪名、贪利,要通过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实践,达到科学美好的目的愿望。要着眼未来,立足当前,循序渐进, 有条不紊的将事办好。

          规划一经敲定,便要积极付诸实践。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新建、续建项目,履行职责,发挥职能。特别是责任单位要负责抓好项目的资料图纸、资金概算、启动程序等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优质高效地做好职责范围的事。规划部门要做好规划指导,加强规划执法,提高规划水平。全县从城区到乡镇,特别是建制镇及省道沿线乡,尤其是9+1范围内的乡镇,今年内完成适合未来本地经济社会综合和谐发展总规、控制性 详规和区划功能的专业性规划。建设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督、服务、管理、协调职能,严格把住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资金审查、依法报建、安全许可、质量监督等程序,实行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制度,严格落实建筑工程安全、质量强制性标准落实。继续与纪检监察部门及县人民法院联手,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工程,优化建设发展环境。城管部门要不断提高城市扩容提质后的管理水平,不断探索经营,管理城市的新路子、新办法、新途径。通过各级各部门扎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县委、县政府有关城建工作的每一个决策目标落到实处,从 而推动我县的城镇化水平,为构建和谐桂阳提供基础性平台。
      
          三、准确把握先机,资金上求拓宽

          城市建设,缺乏资金,就会流于纸上谈兵。我县的可用财力不多,资金瓶颈难题一直影响着我县的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与质量。要解决这一难题,一是我县要抓住城关镇跻身全国重点镇可优先享受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扶持的机遇,积极运作,以超常的毅力、忘我的精 神、负责的态度、高超的技能,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城市建设。二是要大力吸取民间资金。随着 我县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壮大,从1.6亿元年递增的存款增幅额看, 我县市(农)民在保证日常生活正常运转情况下,大量资金存入银行进行闲置,我们要用科学  的理念,可行的方法,优厚的回报尽最大可能的将这些资金使他们能自觉自愿拿出来,共同参与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同时要吸引挖掘当地社会名流、知名人士的闲散多余 资金,以项目的启动及其回报效益分析激发他们对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热情、激情与兴趣。三是通过项目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优惠扶持或专项支持。如进入省级重点城镇的,每年上级在政策上予以大量倾斜外,资金上或多或少也有部分拨付支持。 现在一些慈善机构对一些有利于慈善事业的项目是愿出资的,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企业资本家也愿意出资做一些公益工程,再加上国家对一些项目的对口扶持。四是做活土地文章, 最大可能的发挥土地经营效益。目前我县乡镇利用土地存在的总规划条件下用地面积增长, 无序占用,效率不高;同一项目以居住地用地,造成分散浪费土地资源,规模偏小、集聚效 益低下;对权属交叉、产权不明的地理优势的土地使用难度大等问题制约着土地的综合有效 使用。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规划进行控制;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配套完善使土地增 值;通过政策允许条件下的优惠吸引对土地的尽快建设。国土部门要深谙国土政策,保证小 城镇建设有足够的存量土地。此外还要探索建立长期的城市建设专项资金,通过项目包装、 政策优惠、全力招商引资。通过以上多渠道融资,尽最大可能的克服因资金瓶颈给城镇建设 速度造成的延缓。

          总之,小城镇建设要兴起,离不开规划龙头,离不开建设载体,离不开土地资源,离不开管 理高效。只要真正认识小城镇建设不只是单一的经济建设,而是政治政权的重大举措的重大 意义,切实列入各级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规划控制、引导、合理、科学的作用,多途径 疏通建设资金的渠道,通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我县的小城镇建设,从而促使构建和谐桂 阳的前景变得一片光明。

作者:邓启琅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