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又借春风绘桂阳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邓明 周君凤 郭少海 编辑:陈祎 2011-05-25 10:11:09
—分享—

副标题:——“通乡公路”一条七彩的虹

     当你打开郴州的地图,便会看见桂阳似一块天然璞玉横卧在充满灵气的湖南南端。烈马一样奔放不羁的五岭山脉自西而来,在这里突然收敛了它的野性。舂陵江的条条支流象一只只温柔的手臂顽强的向陆地延伸,那些条块错落有致,纵横对比通达的“灵线”,便是桂阳的县乡公路。

         说起桂阳过去的路,辛酸苦辣在心头。百姓说,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作为郴州市人口最多、版图最大、公路最密的县,其“断头路”星罗棋布,三菱吉普车走在桂阳的路上都要遭遇刮“肚皮”之苦,人们谈路色变。怎么办?2001年,走马上任的县委书记吴章钧,在一次党委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作为桂阳人,路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楚南名区,汉初古郡”给了我们厚重的面子,前几届班子给我们打下了好的基础,作为我们这一届班子,如果不把桂阳的路、这个最基本的难题破解,我第一个辞职!凝重而又铿锵的话语象开了闸的洪水,冲开了大家的话匣子,大家畅所欲言。于是,路摆进在了党委、政府的重要日事议程。在全县第九次党代会上,一个“力争用2-3年时间打一场县乡公路改造攻坚战,全面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的决定出台了。消息传开,人们奔走相告,昔日秦皇派兵镇五岭的桂阳,在公路建设问题上做起了造福百姓的“路文章”。

         
      “路的延伸就是财富的延伸,路的扩张就是财富的扩张”,在采访中,县长徐达华深有感受地如是说。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一个简单的哲学道理,掀开了桂阳公路史上的片片“红叶”。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讨论“路问题”,并抽出精兵强将和专家、技术人员对全县公路进行“会诊”布局,对症下药,整体规划。县公路、交通部门披甲上阵,领衔主演“马路天使”,对全县县、乡、村公路进行考察摸底,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桂阳县20年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制定了今后3年县乡公路改造计划。“二环一线”公路改造工程在众所期盼的目光中纵横延伸。

         
      为确保县乡公路改造攻坚战的顺利推进,县交通部门的同志把办公室搬到了乡村公路建设工地,与当地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将每一个项目的完成时限和责任人,按月计划、月进度进行量化考核。县交通局的每一位局领导都有自己负责的标段,每人还向组织交纳1000元保证金,将完成任务情况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监管和目标考核,象一把无形的巨手,在桂阳通乡公路的蓝图上书写乐章。“冒酷暑,战严冬,日夜奋战,大干快上”成为桂阳公路建设史上一曲不老的歌。“四项制度”、“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把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安全生产进行捆绑运作,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工序不能改、材料不能减、材质不能差、路幅不能窄、厚度不能欠、配方不能低成为每一个公路建设者共同遵守的准则和目标。

         
      县委书记吴章钧在他的一则日记中写到:一个县的交通就是一个人身上的动脉,就是生机华发春叶上的经络,就是永远在大地上搏动、亢奋激昂的赞诗。决策者的思维代表着一个地域的人心所向,反映着当代人对路的渴望心声。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那一片曙光。“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的格言给了桂阳人无限遐想和启迪。在一种使命感、责任感的催促下,桂阳人敢为人先,把国家、省市交通改革的政策信息、法律法规作为发展本县交通事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发扬“铜头、铁嘴、飞毛腿”精神,积极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千方百计挤进“笼子”,造福于民。在两年多时间里,全县争取了通乡公路200多公里、通村公路22条的计划,占郴州市通乡、通村公路总计划的27%和36%,7000多万元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资金,象春雨播洒甘霖。

         
      道路如灵魂,实干写春秋。为真正把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成为阳光工程,他们切实加强监管,主动邀请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公路建设从招标、质量、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实行全程监督,项目质量采取“终身追究制”,严格要求管理技术人员热情服务,清正廉洁,不吃请,不受礼,不收红包,不准亲属参与工程建设活动。改革招投标,建设“廉政路”。针对本县通乡公路改造工程里程长、投资规模大、招标路段多的特点,他们大胆改革,率先在全省强力推行“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的招投标办法,通过严把招投标程序关,达到了操作规范有序,竞争公平公正,既规范了招投标行为,又减少了人情干扰和企业负担。在采访中,有一位姓陈的老板告诉我们,他先后三次来桂阳参加公路竟标,每次都心服口服,既没有找人,也没有花一分钱,招标程序规范有序,令人佩服。

         
      桂阳县的通乡、通村公路,老百姓评价说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一点不假。过去由于路况差,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全县每年有上千吨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林木和矿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嫁”不出去。如今,全县25个乡、14个建制镇、503个村(居)委会交通网络井然有序,四通八达,工农产品成为粤港澳市场的抢手货。该县银河乡是一个“鱼乡”,过去路不通,卖死鱼出了“名”。自从公路修到家门口,一车车活鱼饱了城里人的口福,1.3万亩养鱼水面富了村民、乐了“贩子”、活了市场。

         
      路通了,信息灵了,环境优了,境内外老板纷纷来此投资兴业的络绎不绝。去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今年1-5月,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78亿元,同比增长3.9%,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46亿元和7.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3.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93元,同比增加28元。

         
      天为棋盘星为子,地作琵琶路作弦。桂阳县委、县政府以路为“媒”,以路强县,以路富民的举措在桂阳29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扬文字,辛勤的汗水渗进泥土,铸成了桂阳人坚韧的脊梁。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邓明 周君凤 郭少海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