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追领”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四化两型”建设,县域经济延续一季度以来的良好势头,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全年预期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十二五”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初步预计,1-5月全县实现GDP65.74亿元,同比增长17%。
一、前5个月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稳步发展。随着中央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种粮、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进一步提高,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保持稳步发展。一是春夏播种面积普遍增加。粮食播种面积36.59千公顷, 同比增加0.86千公顷。其中,早稻11.31千公顷,增加0.27千公顷;中稻及一季晚稻6.86千公顷,减少0.27千公顷;花生3.5千公顷,增加0.2千公顷;烤烟15.33千公顷,增加0.56千公顷;药材0.49千公顷,增加0.04千公顷;蔬菜6.56千公顷,增加0.25千公顷。二是春夏收粮食产量大幅增长。马铃薯总产9339吨,增长40.7%;油菜籽6492吨,增长11.7%。三是养殖业稳定增长。一季度,生猪出栏27.51万头,增长2.9%;家禽出笼79.06万只,增长6.5%。预计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3.5%。
(二)工业增幅回落。受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动力能源趋紧、上年基数“前低后高”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逐步走低,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1-5月,规模工业增加值20.52亿元,同比增长22.7%,增速分别比1-3月和1-4月回落12.5个和6.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呈现的特点:一是园区工业贡献大。49家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8.86亿元,增长61.8%,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43.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8.9个百分点。二是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76亿元,增长48.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76亿元,增长19.4%。三是除国有企业下降外,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全面增长。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50.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2.4%,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33%。四是高耗能产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长加快。六大高能耗产业完成增加值8.81亿元,增长51.2%,比规模工业增幅高28.5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5.35亿元,增长67.3%,比规模工业增幅高44.6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长加快。今年全国烟叶现场会在桂阳召开,全县抓投资项目热情高涨,气氛浓厚,加上天气晴好,投资进度加快。1-5月,预计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3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分别比1-3月和1-4月加快16.1个和9.5个百分点,增幅呈逐月加快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得到有效控制,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比1-4月回落5.5个百分点。列入市重大建设项目的开工项目70个,占年度计划的45.8%,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6个,完成年度计划的54.5%;完成投资28.6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1.8%。
(四)消费需求平稳。随着家电消费热点的逐步退出,加上全国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恐慌,消费需求减缓。1-5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1亿元,增长17.7%,比1-3月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4.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9.34亿元,增长16.4%;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76亿元,增长28.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3.05亿元、15.28亿元、0.4亿元和3.38亿元,分别增长19.2%、19%、9.8%和12.1%。
(五)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7个一”的招商工作思路,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强化招商载体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招商引资成效明显。1-5月,全县新批外资项目3个;实际到位外资2790万美元,完成市任务的45.73%,同比增长47.2%;实际到位内资9.06亿元,完成市任务的50%,同比增长25.6%;在谈项目36个。其中投资8亿元的功达钢骨轮胎以及华利生物科技、LED灯厂正式签约落户桂阳;东莞向辉电子、瑞新电子已达成厂房租赁协议;100万吨干法水泥、紫宇面业、银星10万吨富氧炼铅、神农谷田、商贸物流园、展升电子相继开工投产;商贸物流园、家俱产业园等重大招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进展有序进行。
(六)财政形势回升向好。前4个月,财政收入呈逐月回落态势,进入5月份后,财政收入开始转向回升。1-5月,完成财政总收入5.59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38.8%,同比增长41.3%,增幅分别比1-2月、1-3月、1-4月回升5.8个、11.3个和7.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36.8%,增长17.8%,增幅分别比1-2月、1-3月、1-4月回升7.7个、5.6个和15.1个百分点。收入的增长使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得到了保障。1-5月,一般预算支出6.26亿元,增长55.5%,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保障与就业以及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1397%、112.8%和109.1%。
(七)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5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1.76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亿元,同比增长24.7%,新增存款同比增长121.2%。存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储蓄存款新增较多。个人储蓄存款比年初新增8.42亿元,同比增长68.9%,个人存款余额79.61亿元,同比增长21.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72亿元,比年初新增7.4亿元,同比增长39.6%,新增贷款同比增长73.8%。其中,中长期贷款18.63亿元,比年初新增5.04亿元,同比增长48.2%。
(八)民生民本继续改善。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5月,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4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就业的增加,促使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1-5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1元,同比增长13.4%,增幅比1-3月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工薪收入4627元,增长12.2%;经营净收入1661元,增长15.8%;财产性收入320元,增长17.4%;转移性收入1200元,增长2.3%,工薪收入占城镇居民收入的比重超过六成。预计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50元,同比增长1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前5个月,桂阳经济虽然保持平稳较快的良好发展势头,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后段经济发展的压力加大,经济增长会出现“前高后低”令人堪忧的现象。
(一)工业增长后劲乏力。一是煤炭行业整治不但直接减少煤炭产值,而且使冶炼行业受到牵制。今年因煤炭企业整合减少8家规模工业,直接减少产值约5000万元。煤炭行业整治,冶炼行业生产成本抬高,利润空间缩小。二是工业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与加快转型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桂阳为重工业化城市,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八成多,且高耗能工业占据规模工业的半壁江山。这与“十二五”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相适应。尤其在今年全国大部分省份闹“电荒”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铅冶炼、锌冶炼、电解铝、铁合金、水泥、皮革等18个工业行业将被淘汰,桂阳工业发展形势将会更加严峻。三是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凸显。桂阳以中小企业居多,小型工业产值超过九成多。小型企业由于缺乏信用担保体系,加上银行信贷紧缩,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四是水、煤、电、油、运及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效益下滑,难以扩大再生产。
(二)投资持续增长压力较大。一是投资基数大。“十一五”期间,全县通过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年和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这无疑使后期投资的压力加大。从1-4月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市的排位情况看,1-4月,桂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5%,比全市平均增幅低11.7个百分点,仅次于北湖,在全市及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区域(北湖、苏仙、资兴和桂阳)均排倒数第2。投资增幅放缓,虽然在短期内对经济的拉动力会减弱,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但从长期看,投资增幅放缓,消费将相应增加,这又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二是投资缺乏大项目支撑。从1-5月开工的重大项目看,2011年计划投资上亿元的项目仅2个;完成投资上亿元的项目为0,完成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仅9个,占项目开工个数的12.9%,大项目缺乏,难以拉动投资持续快速发展。
(三)财政收入增长制约因素多。1-5月,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5.59亿元,增长41.3%,增幅比上年同期低25.2个百分点;完成年初预算的38.8%,与双过半目标差11.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增长17.8%,增幅比上年同期低38.7个百分点;完成年初预算的36.8%,与双过半目标差13.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同比减缓,收入进度较慢,实现双过半目标压力较大。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煤炭石墨关闭整顿影响煤炭采选业及相关产业税费大幅下降,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二是利废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影响利废企业纳税积极性,利废企业增值税大幅下降;三是重点税源企业如黄沙坪矿业有限公司等生产不正常,税收入库进度相对滞后;四是国家严格土地管理,土地招拍牌、摘牌进度不理想,土地出让收入完成进度缓慢。
三、上半年及全年经济走势预测分析
从全球来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咨询机构美国IHS集团旗下环球通视公司5月30日发表报告说,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出现了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二次衰退或许从担忧变成现实。高盛集团在日前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宣称,高油价和日本地震正在让世界经济发动机“降温”,欧洲的债务危机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也令经济增长蒙上阴影。油价高企、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衰退,再加上新兴经济体由于通胀而采取紧缩政策,上述因素都给全球经济造成了下行压力。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下调至4.3%。
从全国来看,宏观经济政策趋紧的可能性大。一方面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又面临增长乏力的危险。特别是通胀的压力加大,央行自去年以来已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4次加息。国家货币政策收紧、投资热点缺乏、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制约因素仍然长期存在。中金公司预计6月份将加息一次,并认为三季度将再加息一次,同时央行会继续使用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数量型工具控制货币和信贷增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也将逐渐增加,货币政策至少将持续到三季度末。美林银行分析师预计中国GDP增长在二季度将保持在9.4%的年增长率(与一季度9.7%的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下半年将会在9%左右。
从县内来看,总体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但全年经济走势将呈前高后低。分三次产业看,一产业稳步发展,二、三产业增速放缓。烤烟全面丰收,产量和质量均会好于上年;生猪价格上涨,养殖效益提高,烤烟、生猪产业占全县农业产值的四分之三,带动第一产业稳步发展,预计一产业增长年增长在5%左右。从工业来看,尽管一季度全县工业增长较快,增幅达35.2%,但由于去年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是前低后高,一季度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年的8.5%,而下半年基数较高,同时还要看到工业发展将面临原材料上涨、生产成本增加、流动资金紧张、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节能降耗压力加大等实际困难,全县工业持续高速增长难度较大,后段增势可能放缓,预计上半年全县工业增长在20%左右,全年增速在18%左右。三产业一季度增长16.8%,主要原因是测算三产业的地税部门的“三项税”一季度增长98%,完成全年任务的5.2%,后段随着基数的不断增大,三产业增速会有所放缓,预计上半年和全年增幅分别在15%和12%左右。从需求层面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方向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投资增长速度比上年会减慢,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困难较大。主要原因是列入市重大项目计划投资少。2011年列入市重大项目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30.3亿元,续建项目计划投资38.7亿元,计划总投资69亿元,与全年130亿元的投资目标差距较大。从消费需求看,中央为抑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趋紧,流动资金减少,加上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消费已趋饱和,消费趋向平缓,预计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在20%左右,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
综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及相关支撑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全县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预计上半年及全年GDP分别增长15%和13%左右,增速逐步减缓。
四、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把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与资源拉动为主,转变为消费与技术拉动为主,实现由速度规模型发展向速度效益型发展的转变;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实现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突破,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加快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突出项目带动,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在现阶段,对于桂阳经济还不发达的地区来说,消费增长比较平稳,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一要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以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二要聚精会神、精心谋划,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真正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大投入,推动大发展。三要针对当前国家宏观政策趋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改善民生的领域,促进经济合理健康有序发展。
(三)大力培植财源,促进财政持续增收。加强财源建设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是财力不断增长的重要保障。桂阳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公共支出“水涨船高”,财政的保障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只有扎实做好培植财源工作,夯实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再以逐步增长的财政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追领”发展的领先优势。当前,搞好新形势下的财源建设关键要在对宏观环境和桂阳自身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新观念、建立新机制、找准切入点。一是树立公共财政下财源建设的新观念。财源建设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更不是单纯的财政部门行为,财源建设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各个市场主体;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从加强公共管理、优化公共服务出发,着重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二是建立财源建设新机制,即政策保护和激励机制、多元化投资引导机制和管理服务机制。三是要把现阶段财源建设的切入点放在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
作者:李小毛
编辑: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