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每一段不同的日子,都有一段不同的梦,这些梦逐渐淡失在生活的忙碌中,却依然可以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浮上心头。
回首郴师三年,思绪象潮水一样涌了上来,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已经被镌刻成了一种记忆,窖藏于生命的城堡,酿造成了一杯美酒,注入延绵永恒的回忆。
初中毕业,步入师范,那时的我懵懵懂懂,心里充满着无数美丽的幻想。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来到了渴望许久的城市,这可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到郴州。离开父母,自己洗衣,自己学习,独自面对一切。开始的新鲜生活代替了离家的惆怅失落,寝室里有十一个与我一样怀惴美丽未来的兄弟,一个因师范求学组合起来的十二人团体,就这样诞生了。大家虽然同处一室,也许是混合寝室,也许是个性使然,十二人很快便变为三个四人了。记忆中第一次远离父母,睡在铁架的木床上,是有些难以入睡的。第一天的见面,多少还有着生疏和胆怯,寝室里充满着静谧和谐,闭上眼睛,思绪飞扬,想想明天完全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局。
郴师第二天,已开始对师范有了最初的体会,没有了初中时的紧张与繁忙,有的只是无尽的喜悦,无尽的放松,无尽的寂寞。头几天,几乎没上什么新课,自我介绍,相互认识,成为了课堂的主题,可以说师范里刚开始的新鲜感,让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觉轻松、快乐、自由。就这样230班这个集体从郴州各地集合了起来,融为一个整体。就这样有了我们三年的同窗生活,三年的相知相识,三年的成长岁月。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觉得步入师范就意味着起早贪黑、争分夺秒的初中生活已经远离。可是入校后,才发现学校的管理甚为严格。开学后的几周里,除了上文化课以外,还要统一学习郴州师范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十五六岁的我们言为师表,行为世范。为确保效果,学校居然安排学生会抽查。通过学习熟悉规章,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动,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师范生活有条不紊,按步就班。早晨出操,白天听课,晚上自习。每天早晨还在睡梦中,学生会和班干部就开始挨个宿舍敲门,催醒起床,集体列队,统一出操。每次出操都点名,迟到或旷操是要通报批评的。在纪律的约束下,每次早操都能做到快齐静。宿舍的卫生、被褥的叠放、物品的摆布、都有统一规定标准。每天检查,特别是一周两次的大扫除,要求标准更高,学生会男生部例行检查、评比通报。旁人看来,师范生活也就是寝室、食堂、教室,这三点一线范围。他们只看到了寝室的桌床,食堂的饭菜,教室的课本,却没发觉其间充满的紧张、忙碌、迷惘。当年昏黄的路灯下,我们三三两两的漫步者;青青的草地上,我们意气风发的笑语声;明朗的教室里,我们辛勤的耕耘声;艺术楼里我们悠扬的琴声、放飞的歌声;风雨球场里,我们歇斯底里的狂呼……
那时的自己,就像一个少年狂,不知疲倦、不知羞涩、不知畏惧地做着与学校制度背道而驰的傻事,海阔天空地神侃天南地北。每逢假日,便约上几个“死党”,晨登苏仙,夜游北湖。兴之所至,玩性大发,早出校门,深夜方归。半夜里,翻墙回寝,淅嗦的脚步声,没想到竟引来学生会干部大喊抓贼抓贼,吓得我们胆战心惊,魂不附体。要知道被抓住上报到学生处,那可是要被处分的。还曾记起,相山瀑布那并不够大的湖水,也不够高的山坡,我们却背着学校的禁令在那烧烤;渔家寨,在这有点桃花源记的影子,我们全然不顾满身的疲惫,肩挑手提锅碗瓢盘,一路欢歌,一路说笑,起锅备炊,怡然陶然;女生宿舍那男生向往但又不能自由出进的禁地,却有人打赌敢不敢借机上去找人;飞天山,我们一起乘船追逐嬉戏,只记得有几个男同学被弄得满身是水,却还站在船头随心所欲地欢呼;在学校的足球场里,我们拿着从郴州师专买来的牛角面包,歇息在这空旷的绿地,谈天说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离开郴师不觉已十余个春秋。回顾那些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这是一个美好的记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在碌碌奔忙中找点闲暇,找点时间,去往事里走走,去故地里看看,听听那久违的声音,看看那久违的面孔……
作者:周小明
编辑: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