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桂阳县全力推进“民生100工程”述评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
建设“幸福桂阳”,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桂阳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幸福桂阳建设,全县“民生100工程”已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成为“十二五”建设“幸福桂阳”的一次生动实践。
创新方式,统筹推进,科学谋划民生工程
民生工程是加强社会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桂阳县积极探索新思路,谋划新举措,建设新桂阳。
今年,桂阳投入11.17亿元实施“民生100工程”,其中自筹资金7.62亿元,财政配套1.26亿元。
采取以奖代补、贴息、配套、担保等形式,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资金参与民生工程;争取信贷资金5085万元;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群众集资6294.8万元。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
开展民生工程大走访活动,组织全县1000余名干部,深入506个村(居)委会,走访群众2686户,征集群众各类意见、建议380余条。
制定《桂阳县“民生100工程”实施方案》,将所有项目实施任务及时分解到49个县直及省市驻桂单位、39个乡镇。坚持财权事权相统一,强化落实责任,形成整体合力。
严格按照民生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期限,尽可能压缩工作费用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挤出资金用在民生上,实现民生资金稳定增长。以民为本,民生优先,切实改善百姓民生民本
桂阳县坚持在民情、民忧、民生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大力发展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各项社会事业,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率先在全市启动新农合补偿 “15+100”模式,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100%,受益面达86.4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深入推进,11万居民参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公共租赁房建设、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新建廉租住房1216套。解决2.4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改扩建乡镇敬老院8所,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20户,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752人,为目标任务的128.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43人,为目标任务的130.9%。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均衡化普惠型转变,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财政投入资金3亿余元新建蒙泉学校、收购民办士杰中英文学校、推进农村合格学校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城乡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善。
全面加大环保整治、节能减排、造林绿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大力推进县城生态圈建设,总面积4600亩的宝岭实现全面绿化。
组建县乡两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立县、乡、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全省社会治安状况公众满意度测评中,桂阳由2006年上半年的全省倒数第一位上升到2011年上半年的全省第14位。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全面落实民生工程
挂图作战,把“民生100工程”所有项目分布情况全部标注在桂阳县地图上,将地图发放到每位政府领导和各项目责任单位、乡镇主要负责人。利用会议、文件、标语、新闻媒体、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民生工程,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和监督作用。
加大执法监察、审计监督、财政检查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民生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完善督查督办和协调调度工作机制,实行“每旬每月调度、每季督查、半年考评、年终验收”制度。实行县长督办和约谈制,下发县长督办卡86份,县长、常务副县长分别约谈项目责任单位负责人6名、10名,有力推动了“民生100工程”深入开展。
将民生工程规划实施工作纳入部门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增加民生指标在各类综合性考核中的权重。开展民生工程观摩活动,展示民生工程建设中的突出成绩,促使项目主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比较中求上进,同时,将观摩活动评定结果纳入目标考核。
权责清晰,奖惩分明,责任单位、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竞争氛围,有效助推了工作开展。
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让桂阳人民充分享受更多发展成果,感受更多公平正义,体验“更给力的幸福,更长久的幸福”, 桂阳县2011年“民生100工程”的全面完成成为建设“幸福桂阳”的一次生动实践。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周小明 骆国平
编辑: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