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灯舞出新生活

作者:邓明 白培生 李秉钧 王福亮 邓梦阳 何本宋 编辑:陈祎 2011-12-20 10:01:14
—分享—

  在桂阳县城西北50多公里的塘市镇塘市村,活跃着一群留守妇女,她们打破只有男人才舞龙灯的传统,扛着龙头舞动在乡间田野,被当地人称为“塘市女子兵”。

  12月12日,我们在塘市镇分管文化工作的副镇长黄小芳带领下,来到了离镇政府不远的塘市村。

  据黄小芳介绍,塘市村以烤烟种植为主业,有800多人,人均耕地不到0.5亩,因此,村里大部分男劳力外出打工了,留下很多妇女在家,其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30%。

  走进留守妇女雷灶英家,有10来个妇女正聚在客厅有说有笑。“在聊些什么呀?”记者打断她们的谈话。“我们正在讨论昨天在欧阳海乡的舞龙表演,哪些动作做得好,哪些还要改进。”雷灶英一边热情招呼我们,一边回答。

  雷灶英是女子舞龙队队长,2009年6月村里成立女子舞龙队,她是第一个发起人。

  “怎么想到要成立女子舞龙队呢?”记者好奇地问。

  “村里留守妇女多,大家没事就打牌,有时为了一二元钱争得面红耳赤,没意思。所以,我产生了组建舞龙队的想法,让大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没想到一提出来,得到很多姐妹响应。”雷灶英憨厚地笑着说。

  为了组建舞龙队,村里10名妇女自己筹集资金2万余元,购买了龙灯、服装、音响、小号等,并请了一位师傅当教练,每天起早贪黑进行排练。曾被村民称为“麻将王”的黄绍娥告诉我们,以前在家搓麻将,输钱又伤神,听说村里办舞龙队,她也想参加。跟在外打工的老公商量,老公二话没说,寄回了2000多元。

  据了解,舞龙队让大家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逢周边村民办红白喜事或商场、酒店开业,她们都被请去“耍一耍”,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赚点外快,一举多得。

  队员李海丰眉开眼笑地说:“我们每演出一场,可赚1300至2000元,这两年来共演出200多场,累计收入已达30余万元,10个队员人均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呢。”

  据了解,女子舞龙队成立后,自编自排了《开四门》、《龙划船》、《龙滚水》、《跳龙门》等10多个节目,逢年过节在各地搞义演,深受村民喜爱,演出了名气。现在,永州的新田、祁阳与衡阳的常宁等县(市)都请她们去表演。

  “再过几天,桂阳县将举办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我们舞龙队将代表镇里参加开幕式表演。”说起舞龙队,雷灶英十分自豪。

  黄小芳介绍,在舞龙队的影响和带动下,当地村民还相继组织成立了1个舞狮队、9个吹管乐队、3个广场舞队,村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作者:邓明 白培生 李秉钧 王福亮 邓梦阳 何本宋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