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帮县里推广烤烟行间旱育晚稻秧苗技术,我今年没有预留晚稻秧田,而是在烤烟行间育秧。现在烤烟收完了,晚稻也插下去了,烟、粮两不误,比往年增加了5000多元收入。”近日到桂阳县和平镇白杜村采访,与种烟大户朱民主谈起“烟稻和谐”科技创新技术,他赞不绝口。
桂阳是烤烟种植大县,普遍实行烟稻连作。烤烟要成熟才能收割,而晚稻种植也有季节要求,两者之间存在一些矛盾。过去,为了培育晚稻秧苗,不得不提前砍掉部分烟,腾出田来育秧苗。为确保农民烟粮双赢,2005年起,县里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烟稻和谐”技术攻关。经不断摸索试验,他们自主开发出旱育晚稻秧苗技术,即利用烤烟田间走脚行育秧,“烟稻和谐”科技创新取得成功。
2007年,桂阳“烟稻和谐”技术开始走出试验田,先后在仁义、樟市、和平等多个种烟大镇进行示范性推广,目前已累计推广8万余亩。仅此一项,已为农民累计减损增收超过1亿元。
桂阳县烟草局总农艺师方明算了一笔账,今年桂阳种烟26万亩,过去需提前砍掉2.6万亩烟来培育晚稻秧苗。提前砍烟,按每亩损失干烟1担算,全县就要损失干烟2.6万担,且烟叶要下降1-2个等级,平均每公斤售价要低5元左右。2.6万亩烟田提前砍烟,会给烟农带来4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损失。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邓明 白培生 欧阳朝夕 骆国平 李秉钧
编辑: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