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临近年关,为什么农民工又要讨薪?

作者:夏太鹏 编辑:陈祎 2013-01-21 09:09:40
—分享—

  最近,我县劳动部门在舂陵江镇又调处了一起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笔者也于近日陆续听闻全国各地又出现农民工讨薪难、难讨薪的事件。临近年关,农民工工资拖欠这个老调重弹的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农民工抛家离乡进城打工,无非是为了他们的家庭脱贫致富,为了他们的父母、老婆、孩子过上更好、更舒心的生活。可辛苦劳累了一年后,很多人并不能如愿拿到本属于自己的工资,于是便催生了“为农民工讨薪”一说。虽说政府愈来愈重视为农民工讨薪工作,但一个“讨”字已道尽了农民工的太多无奈。

  据了解,2012年我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受理群众举报、投诉163起,立案163起,结案率95%。其中拖欠、克扣拖欠工资76起,追发拖欠工资137万元;查处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案件50件,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3600余份。虽然政府部门积极作为,为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讨回了工资,但由于工作量大、牵涉面广,“讨薪”工作仍不能照顾全面。

  当下,拖欠农民工工资似乎已成为一种见惯不怪的社会现象,建筑行业更是成为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重灾区。一方面缘于建筑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工,另一方面则缘于建筑行业一定程度管理存在混乱和无序的现象。建筑项目工程层层转包,责任主体难以明确,问责机制有待健全等诸多因素,往往让为农民工“讨薪”工作走入死胡同。而作为弱势群众的农民工外出打工过于分散,很多是通过同乡、朋友、亲戚引见。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碍于情面,缺乏法律意识,未能与经营者签订劳动合同。加上维权成本高、资源匮乏,这一系列问题致使农民工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政府部门。加之我们的社会诚信体系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未给“老赖们”建立起失信记录,即使建立起来也缺乏严格的执行。这就导致农民工工资保障路径模糊,这就让农民工工资清欠经常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局面。

  笔者认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需要一个长效机制并认真执行落实,这是劳动者权利保障的应有之义,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劳动部门要把清欠农民工工资形成常态化,纪检、公安等部门须加强配合,形成合力,严厉打击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对违反国家规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要在市场准入和招投标资格等方面予以限制,还要完善建设工程领域工资保证金制度,大力推广农民工工资由总承包方通过银行按时发放的办法等。如果这些措施都能形成一个系统而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则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可能慢慢会变得不那么“重要而紧迫”。

  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建立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强化执法和打击力度,并不断提升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为农民工讨薪的消息就将不再成为新闻。

作者:夏太鹏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