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舂陵江”名考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秦巴山 编辑:陈祎 2013-01-28 17:10:18
—分享—

  舂陵江是桂阳县第一大河流,自古就与桂阳的历史和桂阳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其名称的由来以及演变,桂阳人却知之甚少。为此,笔者特作了一番实地考证。

  古时 “舂陵水”有俩,现在则专指一条

  今天,桂阳人把自嘉禾石桥镇流入桂阳,从常宁、衡南交界的茭源口注入湘江的那条河称作舂陵江。但是古时候除了上述这条河叫 “舂水”、 “舂陵水”之外,还有一条从新田方向流入的河流,即源出新田西北界,与宁远县交界之舂陵山,俗称乌江源的,也叫 “舂水”、 “舂陵水”。新田方向流入桂阳的舂水又名新田河,有左右两源,左源即乌江源,右源则是发源于桂阳华泉, “出口”到新田筑坝成金陵水库后,继而流到新田县城附近与左源汇合,复又 “内销”桂阳的日东河 (一名金陵水)。新田河两源合一后流至象鼻山与漼水再次合流。之后,抵飞仙形子山下与嘉禾方向流入的舂陵江主流汇合。虽然古时有两条 “舂水”、 “舂陵水”,但因为合流于桂阳境内,所以自桂阳以下至常宁入湘的河段称之为 “舂水”、 “舂陵水”,古今都没有异议。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一条不流经桂阳却可以勉强称作“舂水”、 “舂陵水”的河流,那就是古籍上所说的都溪水以及与之相接纳的诸水。 《水经注》说它发源于舂陵县 (古县名,今宁远、新田)境内,注入营水 (潇水)。如今,宁远人仍把这条河或水系叫作舂陵河,其上游因有东西两源,便又细分为东舂、西舂,只是它们与新田方向、嘉禾方向的舂陵江毫无关系罢了。

  今日 “舂陵江”,古时罕有 “舂水”的称谓

  发源于蓝山,途经嘉禾、桂阳,截止于常宁入湘 (江)的舂陵江就是我们今天所指的舂陵江,但历史上将整条河称之为舂水的却凤毛麟角。从目前所知的文献来看,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 《汉书》应为 “舂水”称谓之始。 “耒阳,舂山、舂水所出,北至酃入湖,过郡二,行七百八十里。”这里的舂山是指舂陵山,它位于新田县西北部,与宁远县交界。秦有舂陵县,汉有舂陵侯国 (宁远县柏家镇有皇城遗迹),隋开皇九年(589年),舂陵县并入营道县,从此不再设置。 《汉书》未做细致考证,就认为耒阳系舂山、舂水所处,这是错误的观点,以至于后人在研究这一段文字时主观臆想,说汉时舂山之地属于耒阳云云,或者原文 “耒阳”之前有 “南平” (今蓝山)二字,所以舂水发源于蓝山云云。但细读原文以及察阅史料后,上述臆想皆不靠谱。

  成书于公元六世纪的 《水经注》和民国初年杨守敬、熊安贞的 《水经注疏》曾两次提到了舂水。其一: “营水又北,都溪水注。水出舂陵县北二十里仰山,盖因舂陵为名矣。”其二: “湘水又西北,得舂水口,水上承营阳舂陵县西北潭山,又北迳新宁县 (今常宁,古籍已考)东,又西北流注于湘江水也。”但联系上下文才知,其一都溪水 (舂水)注入营水 (潇水),跟今舂陵江不是一个概念。其二舂水口的所指的那条舂水仅是今舂陵江新田至常宁的那一段而不包括嘉禾以上部分。

  那么,嘉禾以上至发源地蓝山的那段舂陵江古时又叫什么呢? 《汉书》未记载, 《水经注》称钟水、桂水, 《徐霞客游记》、 《明史》称岿水, 《清史稿》称钟水,而同治年间的 《桂阳直隶州志》干脆把整条舂陵江统称钟水。

  所以,在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史料中,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多数情况下舂陵江并没有作为一条完整的河流统一命名,而是以嘉禾、新田两个方向注入桂阳的交汇口为节点,交汇前仍谓以前的支流之名,交汇后则一般称为舂水、舂陵水。

  “舂陵江”名称不一,皆因各地分段分代命名

  古时,囿于交通闭塞、科技落后等原因,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极易出现盲人摸象式的错误。一条河流短则数十里,长则上千里,不仅跨越人迹罕至的高山沟壑,而且有时还分割在敌我对峙或语言风俗迥异的地域之间,古人只能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为河流命名。于是,同一条河流要么分段拥有各自的名称,要么一河多名,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湘南地处崇山峻岭之中,自古都是难以逾越的险隘之地,所以发源于南岭大山的舂陵江不为人了解就更正常了。相对来说,古人对于历史的了解要强于对地理的了解,因为历史倚赖文字记载,而地理的辨识还需科技手段做支撑。秦有舂陵县,汉有舂陵侯国,还有舂陵侯国后裔刘秀建立的大名鼎鼎的东汉王朝,这些文字的记载足以让古人把发源于舂陵故地的某条河流以 “舂陵”称之。舂陵江一切称谓的由来,求本索源,皆是秦汉时那段历史所致,这一点早已公认。而将舂水、舂陵水、舂陵河的称谓演变成今天的舂陵江,应该还是上世纪中叶以后舂陵江流域大兴水利的功劳,自那以后,蓝山是舂陵江主源的结论得到广泛认可,并将舂陵水主河道统一命名为舂陵江。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秦巴山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