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桂阳亚泰鞋厂针车六组
5月13日,笔者跟随由桂阳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组织的“寻找最美劳动者”采访团,走进了今年获得全国“五一标兵岗”的桂阳亚泰鞋厂针车六组,采访鞋厂一线工人,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
完美团队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鞋厂的生产车间,这句标语是那样的醒目。我们轻轻走向针车六组,此时,这里的工人们正紧张的忙碌着。该组组长王红英是80后,她进鞋厂工作已有5个年头,她和前任组长带领针车六组这个团队创造了无数耀眼的生产数据:2009年生产完成量高出其他组2万余双,2010年高出其他组近3万双……近5年,该组每年生产完成量一直高出其他组30%以上,产品品质批量合格率达98%以上,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不要小看自己,我有无限可能。”王红英经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的团队一步步走向完美。针车六组还曾先后获省、市、县总工会“芙蓉标兵岗”称号。
技能求精
在针车六组车间,我们看到46岁的熟手李红花飞针走线,车完一个鞋面部件只需3秒钟,再将鞋面交给一旁的打孔工、钉扣工,在锤与钉的清脆撞击声中完成工序只需30秒,她们动作熟练,配合密切。
在鞋厂务工的都是大龄工人,针车六组长年只有工人24名,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女性,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只能在技能上精益求精。她们大半数人员参加了县劳动部门举行的技能培训班,均以优异的成绩结业。而组里的老工人李莎、何六花等人,还获得了郴州市人社局颁发的五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此外,该组围绕提高岗位技能,经常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做到人人参战,以此提升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独立操作的能力。生产中,她们一点小小的改进使生产效率倍增,一条合理化的建议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人性管理
每天清晨,针车六组都会进行集会、交流,王红英除了下达当天工作计划外,还帮着工人理顺工作流程,做到不误工、不怠工、不返工。每月定期举行组员聚会,每年组织组员外出开阔眼界等等,她把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性格的复杂群体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90后小伙子邓崇富是该组唯一的男性,因为女朋友在家乡,所以今年年初他从广东来到了针车六组。他告诉笔者,厂里平时不加班,国家规定的节假日都会放假,工资是计件取酬,多劳多得,他每月能领到2700元左右。
40多岁的朱小英是针车六组最快的针车手,每月工资平均都能拿到3600元。她老公在蒙泉学校教书,每天晚上下班后,厂里有专车送到家里。既能照顾家小,又能赚钱,朱小英对自己的工作很是满意。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时分,桂阳亚泰鞋厂12个车间、380多名工人分批次蜂拥而出,有的奔向食堂,有的回到出租屋。中午,她们有一个多钟头的休息时间,之后又将开始下午的工作。
作者:颜石敦
编辑: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