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馥风清中的桂阳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3-10-21 11:18:16
—分享—

  倾听竹语涤尘心,偶赏荷莲养正气;

  闲随桂香拂清风,久伴寒梅生傲骨。

  也许是久蛰桂阳的原因,对于桂阳清风桂馥般的廉政文化,有一种入芝兰之室不知其香的茫然。临近八月,如约而至的袅袅的桂香让人感悟到一座城市的深邃,桂阳这个与“桂”有着剪不断理还乱情愫的小山城,从心底升腾到脑海,恰如悄然绽开的桂花,于夜色中盛放,夹杂着清雅的静香,随着思绪的风一路飘逸,聚合着远去纷杂的想像,向历史深处进发。

  桂丛掩映的拙翁岩、桂子倒映的舍人渡,桂香满径的愧轩,还有折桂蟾宫的学署,这一切从历史深处诠释着桂阳。

  宋治平年间。一个风烟俱净的午后,忙完公务的桂阳监使孙颀忙里偷闲,步出衙门。想感受一下桂阳的桂花香,但以冶炼起家的桂阳,呈现出“宝气夜腾西岭”的火硝味。他目睹桂阳炼炉林立,冶烟四起,都冲着桂阳“八宝”而来,有感于天下人俗气太重,内心油然生起一种旷达清高的情怀。于是在鹿峰的石壁上刻下了名垂千古的《拙翁铭》:“人皆营营,我心则宁,人揩攘攘,我心则平,疏拙之性,自知甚明。假符偏垒,耦时晏清。居多暇日,爱此深扃,登临眺望,感会襟灵。苍岩磨礲,用刻此铭。”

  短短的五十六个字,道出了作者宁可独守“宁”和“平”,也不追名遂利的“拙”性。苏辙称孙颀是“为政曾几何,清风自无限。”刘挚对孙颀在桂阳以“不独山中兴胜事,几多风爱在邦本”作了定格,这一切都是桂阳城所拥有的财富。看到日益被风雨削落的铭刻淹没于荒崖颓岩间,昔日桂丛已成蔓草,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失落。但愿作者的苦心不是落入衣袂叠香,暗香疏动的季节,应如一块高大的警示牌,矗立在每个桂阳人的心中。

  南宋孝宗年间,陈傅良知桂阳军。初到桂阳,但见桂阳交通闭塞,农业落后,他饱含深情地定下了“幸因奉令来循垄,恨不分劳去荷蓑”的诗句。他改进农具,守令劝农,放弃了朝庭的赏赐,免除了桂阳的贡银,使桂阳人民休养生息。陈傅良还修缮了码头,改善了桂阳水运交通。当陈傅良离开桂阳,除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时,桂阳人民亲切地将渡口称之为“舍人渡”。现在的舍人渡没有昔日的繁华,只有几株老桂在倒映在渡口的烟雨深处,斜阳暮霭里,守望成最安静的弧度,摇曳出经久弥远的桂香,与岁月的年轮一起抗衡时光。

  在桂阳州治,就是原县委、县政府后的西门外的小横街前有一间屋叫“愧轩”,这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谪居桂阳的居所。在那个桂阳人都熟悉的路口,曾经斑驳足印的地方,零落的桂花积满香径。顾宪成出于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的良知,发出了“无愧于先贤,无愧于百姓”的呼声,写下了千古名篇《愧轩记》。记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优美的旋律,惟有字里行间的冷暖沁人心扉。愧轩让人们记得,在那条千年古巷里,月明星稀,风动桂花香,吹散一世的魅惑。

  乾隆年间,湘潭举人张垣官桂阳州学正,有感于桂阳铅厂较多官商勾结谋取利益的现象比较普遍。气盛的张垣在学署门上大书一联“金银气以不贪识;文字交因无好亲”,闻者莫不肃然自振。一副对联以一种最美的手语传达了至正至清的取向。在桂阳金石气盛行的大环境下,张垣一联有如宣纸着墨,刻下他千年的落款,印下了一个旷世的印章。

  这一方多桂多金玉的地方永远离不开清风和桂馥的呢喃,永远悠悠承载着清廉的思绪。徜徉于古郡每一条巷道里,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廉洁文化,间或伴有阵阵和风吹来,这一刻感觉真是身清气爽、心旷神怡,不禁要打心里直呼:这里不啻是“八宝之地”,更是“心灵养吧”!“此园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四时景色各异。仲春青竹显翠,夏日莲荷满池,秋季金桂飘香,冬来红梅吐芳。置身其间,赏景思廉,身心俱陶,好不快哉。桂阳自古多桂多金玉,到如今都成烟云,历史烟云随风过,不管世间沧桑如何,只有桂花香暗飘过。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