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樟市镇是全县烟叶种植的重镇,2013年,该镇种植烟叶34000余亩,收购烟叶96000担,无论是烟叶种植面积还是烟叶收购数量,都在桂阳县名列前茅。1月26日,记者来到樟市镇,看见烟农们正抓紧时间给烟田冬翻、起垄、整行,在烟苗培育大棚里,工人们正给烟苗间苗、补苗。烟农们说,只有现在做好春耕、备耕,来年才能期许一个好收成。
在育苗大棚里,工人侯秀莲正小心翼翼地给烟苗间苗、补苗,一块烟苗板有200孔,每个正方形的小孔里有一株烟苗,这些烟苗都是2013年12月中旬撒下去的,现在已经长出了小小的嫩芽。虽然播种是机械化操作,但是间苗、补苗却非得人工劳作不可。为了培育出健壮的烟苗,每个小孔里只能有一株成活的嫩芽,多了的就得摘出来,这个过程就称之为间苗,没有烟苗的小孔就得补种,这就是补苗。侯秀莲是附近的村民,每天在育苗大棚里要工作8小时,要完成40板的烟苗间苗、补苗工作。侯秀莲说,虽然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看见烟苗长势喜人,心里说不出的欢喜。
走出育苗大棚,在田间的路上,烟农罗远周正扛着锄头准备去给烟田整行,记者和他攀谈起来。罗远周今年49岁,种烟已经有30年,今年他准备种15亩烟叶。“去年种了16亩,收割了4400多斤烟叶,毛收入6万多元,烤烟用的碳、化肥、田租这三大样成本要占到近2万左右,纯收入也就4万来块。烟农不盼别的,一盼今年烟价提高一些,二盼天气顺顺当当,不要出现旱涝和冰雹。”罗远周说。
张传万是樟市镇的种烟大户,他承包村民流转的土地,种了50亩烟,2013年,他卖了144担烟,毛收入有20多万。目前,张传万的这50亩地都用机械化操作完成了冬翻和起垄,年前要抓紧完成的工作是整行和挖排水沟。“年后要开穴、放肥,三月中下旬就要开始下秧苗了,冬翻和起垄可以机械化操作,但整行得靠人工,快过年了,请不到人,很多事情还得自己干。”张传万说。
樟市烟草工作站站长刘文建告诉记者,烟草工作站为烟农免费统一育苗,2013年,烟苗刚培养好栽下去,就在3月20日遭受了冰雹灾害,大部分的烟苗被冰雹打坏,只得再栽一次烟苗。为了第二次栽秧,烟草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四处寻找烟苗。今年,樟市烟草站吸取了去年的教训,多培育了20%的烟苗,以防不测。和往年烟草站培育烟苗不同的是,今年8个大棚的烟苗育苗工作都承包给了烟农合作社,烟草站负责技术指导和物资供应。目前烟苗的间苗、补苗已完成了70%,在春节前要力争全部完成。另外,为了不耽误农时,让烟农有更多精力投入冬翻备耕,减轻烟农的劳动强度,化肥等农资由烟农合作社统一配送。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周慧
编辑: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