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士俊臣中兴将陈士杰(一):应梦而生

作者:欧阳朝夕 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4-03-17 16:23:56
—分享—

  1825年(清道光五年)十一月,在衡永郴桂道桂阳直隶州泗洲寨的陈维之家里诞生一个男孩。这是陈维之家第二个男孩,依照排行取名仲清。由于祖父陈发祥,敬慕英雄豪杰,故取名士杰,字俊臣(后改字隽丞)。泗洲陈氏是州北大姓,来自福建,始祖为福建的陈孺,即著名的义门陈氏。陈孺的孙子陈海食采耒邑(今耒阳),四世孙泳升于南宋淳熙年间由耒邑八甲迁居桂阳州泗洲司。陈发祥是陈泳升的十八世孙。《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在《陈氏列传》称“陈发祥,州武生,身魁高大,善书法、诗赋,其草书闻名郴、桂二州。”发祥次子陈维之,郭嵩焘在《诰赠光禄大夫陈府君碑》中称“启诗书之令绪,冠英擢秀,垂弓治之良模,克服雅行”。士杰在《先府君伊公行述》称“天资英迈,尤精周易,中年以后以医术济人”。陈维之先是通易经,后又兼医术。陈氏的尚武精神来自泗洲巡检司的设置。清康熙六年(1667)二月,朝廷在泗洲寨设巡检司。泗洲巡检司拥有一定数量的“弓兵”或“卒伍”,但不属于正规的军队,巡检所统领的是从当地农民中佥点的弓兵。弓兵在当地招募,弓兵人数也有员额规定,一般都是30至50人。《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载“民壮者,统于州县,奉诏募之,无额晌”,“民壮”者就是巡检司的“卒伍”。“卒伍”由巡检训练,平时务农,遇着“紧急事情”就为“兵”。陈发祥是泗洲巡检司卒伍的一位小头目。

  陈士杰之父亲陈维之生于乾隆52年(1787)六月初二日,卒于咸丰二年(1852)二月。陈士杰出生时有这样一个传说。其父结婚年过三十岁只生了四个女儿,没有儿子,这在当时是一件“不孝”的大事。陈维之很是着急,于是到附近的香山寺抽签求子。回来当天晚上,陈士杰之母亲尹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有两个身穿官服的大官,在鼓乐声中从天而降,交给她两卷彩色帛书,其中一卷缺失了一角,吩咐她放在肚子上,可生男孩。尹氏立刻照办,果然33岁时生了士元,又5年后生士杰。

  在陈士杰出生之前,已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长姐后来嫁给周文诗,次姐嫁与夏廷魁(即夏时之母、夏寿田祖母)。三姐嫁与尹东郊,四姐嫁与谢世荣。哥哥陈士元,生于嘉庆25年(1820),卒于咸丰6年(1856),年仅三十六岁。州志评价陈士元“学养深纯,仅叙教职而卒,士林惜之。遗有《补拙斋文集》。诗追陆务观,翩翩自赏,时出壮语,固一时之秀。”有人对陈士元早逝的先兆作了归结:五色帛缺失一角,预示陈士元福禄不全;《湘雅摭残》在分析陈士元的诗《早发东岗》说:“‘万竹陵空长,斜擎日一轮’是“‘咏朝日如落日,早夭之象’”。陈士杰的《先兄事略》说得较为客观:“幼时性嗜学,执卷夜不就枕,倦则以水沃面。精力倦矣”。

  陈氏本是尚武世家,但道光十年发生的两件事,让陈氏由尚武转由从文了。先是清政府裁泗洲巡检司,改设立州同署,移州同署到泗洲街上署理政务。后是陈士杰五岁时写的一首诗改变了陈维之的初衷,让陈士杰专心读书。

  这首叫《鸡冠花》的诗,收录在陈士杰的《蕉云山馆诗集》中第一篇,并且得到了时任州学使的肖汉溪和侍读学士丁伊辅(善庆)和顺天府伊梁矩亭(同新)的赞许。诗是这样写的:生就全身一色丹,昂首独立倚阑干。风前欲共祖生舞,月下浑疑仲氏冠。得志便飞千里远,雄心不畏五更寒。人家鸡惊羞同月,玉露连霄自饱餐。

  据《同治直隶州志》和王湘绮《陈士杰六十九行状》等记载“士杰,自幼聪慧,质实端懿”,还例举了一件事予以佐证。陈士杰曾经跟随哥哥士元到亲戚家赴宴。宴会上有百多号人。其中有一个颜姓的老人看到陈氏兄弟后,对在座的客人说:“我听说天下大乱后,边远地方会出人才,我看陈氏兄弟是当之无愧的人才!”这个姓颜的老人善于看面相,怕大家不信,还当场作主,把他的女儿许配给陈士杰。颜姓老人的家人担心陈士杰家庭贫穷,怕女儿嫁过去受苦,有些不同意。但老翁坚持自己的观点说:“穷是暂时的”。这位老人名字叫颜玉衡。后来陈士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老人说的一切。从十多年后曾国藩对陈士杰的评价“隽丞外朴内朗,干济才也”,足可看出陈士杰的确有过人之处。陈士杰之父在陈士杰考取户部小京官后在门上题写“衣锦还乡,今日方知人子贵;卖田课读,当年曾笑老夫愚”的对联表示感慨。

作者:欧阳朝夕 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