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倾听历史天空远去的声音(一)

编辑:陈祎 2014-09-28 10:35:15
—分享—

  历史一路走来,撒落天空满眼的风景,流淌路上渐行渐远的碎音。

  历史上的桂阳,史书记载亦还算丰富,从历朝历代的诗词曲赋中极易看到桂阳的影子,但“桂阳”二字今天能够有幸赋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这应该与晚清大学问家王闿运呕心沥血的《直隶桂阳州志》有极大的关联,此书系统而全面,深入却浅出地道出桂阳太多古今相同的的历史风情、风貌、人物与典故。许多如扶苍山、白埠岭、漼江河、舂陵江、绿紫坳等地名、地貌、地理和图形位置。一志在手,今日桂阳人一看便知。

  幸好王老先生为桂阳存活了这么多的山志、地志和名志,否则,今天的桂阳人再讲桂阳历史,会显得底气全无。幸好时间的车轮进入21世纪之初,在一些研究桂阳文化历史的老人无力从事这种心身俱累的活时,出了一个不事麻牌,不好歌舞,甘于寂寞的业余学者彭广业同志。在与他共事的十年日子里,一向低调行事,默默前行的他突然捧出厚厚一叠近三十万字书稿在我和同事们面前,书名之曰《州志之外》,好气派,又好谦恭的名字!“之外”含义颇深,范围颇广,人事颇多,社会颇杂,不一而全。我想“之外”一说应是广业同志有感于王闿运《直隶桂阳州志》而起用的。

  桂阳历史上的行政治理曾用“直隶”二字加以修饰,多少说明桂阳辉煌的过去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就在眼前,这份荣耀与辉煌,无形中成了今日桂阳人沉沉的隐痛,应该很有责任感带来的压力。能感知这份压力的人与事,在王闿运的州志里还远没有被写完、写尽、写细、写活。读史使人明智,否则就不会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也使后人复而哀后人也”的智者慧语。在一个马车当步、长矛歼敌、八股之外无六艺的封建闭塞难开窍的年月,一个初来乍到桂阳的外地人王闿运,只能皓首穷经,黄卷青灯,扎堆当时桂阳府衙书库中的故纸堆,笔耕之余,或约三两志同道合、素心恬淡之士对照地理翻越扶苍山拜碣团山石的苍劲、涉足坛山岭眺望崔江河根系般嵌在大地雕刻优美的图案,或走进泗洲古寨抚摸唐砖汉瓦的厚实,或落日余晖中独木舟荡漾在风平浪静的舂陵江面聆听远方隐约低沉的滩汀歌号……《桂阳直隶州志》给桂阳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化研究规划了一幅千秋的宏图,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将县志文化推上了一个空前的人文高度,如同一把历史标尺丈量过无边的史料并已经被证明无人企及,可能从此以后,至少在历史的车轮到了今天还未发现有逾越者。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查阅检索文献的难度,能写成一个州域的《直隶桂阳州志》,实属人间奇迹!而要达到今日这样随意一搜便能全部史料尽揽眼底,简直就是梦想。今天细读彭广业同志的《州志之外》,似乎在实现这个梦想的道上。

  幸好,有广业同志这么一个人,少年失学的他在历经人生的曲折艰辛之后,在他未知的人生航程里,从开始懵懵懂懂觉得读书尤其是读史书有趣味,到后来从事这项看来似乎注定要艰辛赔尝,努力付诸多多的研究历史文化的选择。于他也无过多的思考,这里没有功名利禄,这里没有出人头地,有的是板凳一坐十年冷的贫寒,有的是黄卷孤灯的清苦和曲高和寡的寂寞。他最初工作在光明乡那个山旮旯里,月亮成了他每晚读不完也读不透的伤感诗集,十九个寒暑易节,感知的是春天寒流的料峭,夏日里的春意浓浓,冬日里刺骨的寒风。唯有秋冬漫山的黄叶红杉,偶有几只肥硕的野兔和清晨翠鸟的鸣叫以及窗外不时出现的红日在有意无意激励着他不甘磨灭的心灵,也时常浸泡着那颗易躁动也易枯萎的少年的心。

  他捡起昨夜睡前读累了的清史稿,洗漱未就又开始晨读了。没有人知道他在干这个事,也从来没有人关心他所从事的这个事,当然也就没有人知道他在做这个事会影响深远。时常是三碗地瓜烧下肚,同事们才隐约觉得眼前这个少年谢顶的人,竟在这个山旮旯里呆了快二十年了,知道古代的事似乎很多很多,似乎讲天书一样。有一打没一打的讲给他们听,有的他们读书时听老师讲过,更多的是闻所未闻,于是众人也只是笑笑,当作神话或传说一听了之,一笑而过。只是觉得眼前这个人可能是他们有限的人际圈子中最懂历史的人!事后,大家照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心里更关注书记走了,乡长升了,谁谁又托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莫名的跳槽了……,而他却默默地,啃食着上下五千年浩如烟海的史书:从上古史到汉唐史,从南北朝到五代十国,从元明清到中华民国史;秦皇汉武的奋发图强,唐宗宋祖的励精图治;南渡北归的民国大儒,党里党外的各色学人……东学西学,悠同一理,南海北海,江湖道同!岁月的浸泡,浓墨而重彩,风霜的洗礼,厚重而悲寒。煌煌二十四史,慧眼者看见的尽是宫廷的阴谋,政治的陷阱,战争的毁灭,饿孚遍野的饥荒,千里无人的凄凉,户野横遍的惨烈……难以长久的浮华繁衍、盛世太平毕竟掩饰不住历史的荒凉与凛冽……

  人之所以为人,作为自然人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较之于历史长河,作为社会人的生命更是沧海一栗,昙花一瞬。再辉煌的英雄,也是宇宙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再智慧的贤者,也是浪花一朵;再能言的史官,也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一块闪亮的碎片……看着浩如烟海的史料和出版物,再多心灵的鸡汤也难浇灌我们这一代。然而回首我们的过去知道点点历史,我们有点迷茫和徘徊,原来正统的历史早已将我们的意识形态定格,我们的历史观是标准、理论程序下的产物,缺乏个性与特色。现在抬头仰望历史的天空,《州志之外》像空中越过的飞雁,逡巡中发出几声醒神雁叫,揉碎了多年的固守!

  (未完待续)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