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孙颀拙翁岩留清名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5-09-29 08:55:22
—分享—

  孙颀,《宋史》无传。《全宋诗》中有其两句诗“星分纪轸三湘尾,万顷湖边旧晋都”。但王闿运在《桂阳直隶州志》中对其推崇备至,用了“山水之好,不与俗吏”评价了孙颀智者乐山的高尚情怀。孙颀虽然在当时的官场不是一个有名的,品级甚至还够是上《宋史》立传的资格,但在桂阳的方志中,人们把他列入了官师。

  孙颀到桂阳做监使时至少为桂阳办几件影响后世的实事。

  一是“蠲烹丁之税,民觊休息,境内无事。”也就是说他作为监使,向上建议免除了烹丁税,使桂阳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以致境内太平无事。二是建造东塔。东塔又名鹿峰塔、德星塔,位于鹿峰山顶。孙颀为桂阳监使时始建,后倾覆。现在所看到的是明嘉靖十年(1531)复建的东塔。三是撰刻了拙翁铭。孙颀,自号拙翁,他非常喜爱桂阳的山山水水,每当闲暇之时,就登上鹿峰,坐在这石头观赏桂阳风光。日久生情,便用自己的号命名刻“拙翁岩”三字于石头上,并刻铭于岩:“人皆营营,我心则宁,人皆攘攘,我心则平,疏拙之性,自知甚明。假符偏垒,耦时晏清。居多暇日,爱此深扃,登临眺望,感会襟灵。苍岩磨礲,用刻此铭。”表达了孙颀当时豁达平静的意境,同时也为桂阳人提供了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在和孙颀同时代的刘挚作了两首《题孙少卿鹿头山画图》其一为“诛茅搜险旋守真,闻说山岩一时新。佳境留连应有待,先时登览岂无人。披榛好石来如召,随手清泉应若神。不独山中兴胜事,几多风爱在邦本”其二为“使君真爱鹿头山,图画歌声去为传。尘世那知武陵事,时人争诵永嘉篇。行春游醉常劳梦,按部登临又隔年。有客平生志林壑,坐怜双眼隔云烟”。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孙颀不但非常喜爱鹿峰,而且还把鹿峰画了下来,并请有相同志趣的刘挚题了诗。

  据《沅湘耆旧集》记载,知孙颀字景修(一字子思),号拙翁,长沙人。曾祖匡替,祖隽,俱处士,有行义。父成象,以毁卒,颀贵,赠刑部侍郎。颀少孤,赖母教成学。真宗咸平间进士。曾知桂阳军,迁湖北转运使。终太常少卿。据孔凡礼的《三苏年谱》说他元丰元年(1078)五月“以京东西路提刑移湖北转运”,苏辙作诗《送提刑孙颀少卿移湖北转运》为之送行。诗是这样写的“持节忧邦刑,职业已自简。下车摄留都,谈笑事亦办。开轩揖佳客,退食事书卷。为政曾几何,清风自无限。官居岁月迫,归念湖湘远。依依东轩竹,凛凛故人面。诏书遂公私,使节许新换。旧治行当经,家山企可见。宦游得乡国,劳苦顾犹愿。归旗正滂洋,行辀岂容缓。”从这首诗中至少可见孙颀有清正、廉明、好客、博学等几方面的特征。

  据苏辙在《古今家戒序》,可知元丰二年(1079)四月三日,苏辙为孙颀所作的《古今家戒》写序。这部书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一部家训总集。苏辙在《古今家戒》中写道:“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不尽也。呜呼!此父母之心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况其贤者乎。太常少卿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戒》,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母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若干,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虽然孙颀的这部书今巳失传,但从苏辙的这篇序文中,我们仍能了解到此书的撰写目的,内容和大致规模。文中引孙颀的原话说,这部书的编写目的是“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这句话道出了一切家训总集的编撰宗旨。《古今家戒》虽然失传了,但它留下的遗憾不久便得到了弥补,因为到了南宋年间,刘清之编成了一部搜罗更广,规模更大的家训总集《戒子通录》。刘清之的《戒子通录》就是对孙颀《古今家戒》的发扬和继承。孙颀还著有《贤母录》,清朝时湖南宁乡人黄本骐以宋孙颀《贤母录》为蓝本,补撰是书以表其母刘氏之德行,收入黄的《三长物斋丛书》中。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孙颀还著有《抄齐唱和集》一卷,可惜已经失传。

  据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孙颀还是一位有着战功的儒将。詹遇是潭州浏阳县(今湖南浏阳)永兴场的采冶银铜矿的坑丁。元丰元年(1078)十月,詹遇领导其他采矿工人揭竿而起,起义军很快攻克岳州(今湖南岳阳),杀死官吏,焚毁官府。宋神宗急忙抽调湖南转运使孙颀率领军队前往镇压,还命令当地捕盗官员迅速召募勇敢善战的士兵配合孙颀的行动,并授与孙颀节制诸州士兵的权力,有不听调遣者按军法从事。其后起义军转战进入洪州(今江西南昌),荆湖南路钤辖何次公属下将领仵全率领先头部队与起义军在袁州(今江西宜春)万载县精进寺发生遭遇战,仵全全军覆没,起义军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宋神宗又下令孙颀迅速重金召募敢死队六百人,会合官兵,全力进讨起义军;同时命令彭孙率军前往湖南地区,追杀起义军。起义军被迫边战边走,转战于潭州、洪州、筠州(今江西高要)、吉州(今江西吉安)、袁州、郴州(今湖南郴州)、衡州(今湖南衡阳)之间。彭孙率官军跟踪追击,官军阴谋杀害了詹遇,起义军逐渐瓦解并失败。詹遇起义被平息后,宋廷下令潭州采冶铜矿的工人实行什伍连座法,以防止他们的反抗,同时对起义军所过之处的各州进行抚恤,免除当地百姓的赋税,延长缴纳免役钱的时间等等。对平定起义军有功的孙颀、何次公、彭孙等人进行了嘉奖。

  《续资治通鉴长编》又载:孙颀元丰四年(1081)九月四日,以湖北转运副使知荆南,元丰七年(1084)六月辛未知广州。近来又在襄阳岘山石幢题名则曰:“太守孙颀景修同湖南运使苗时中子居、运判唐义问君益游此。熙宁丙辰仲春十一日。”看来,孙颀尚有“太守”之任。时在“熙宁丙辰”,即熙宁九年(1076)。这就为探讨孙颀的生平,提供了确凿无误的依据。也就是说,孙颀在任提刑和湖北转运之前曾经有太守之职。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