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被如沙尘的时光悄悄地淹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去探寻那曾经在历史上建功立业或驰骋沙场的勇士时,那一串串的英明却在浩如林海的上空中回荡。
光阴荏苒,日月如流。却带不走这样一个曾经叱嗟风云让太平军闻风丧胆东征北伐的武威将军—魏光谟。
为了还原历史,为了寻找祖宗的根源,近年来,魏光谟第五代玄孙魏建安率族弟苦苦寻觅高祖墓地和有关历史资料,皇天不负有心人,近日终于在桂阳县昭金村溪里魏家西面约三公里地的葫芦山(原名福像山)石冲一个密林深处的半山腰找到了魏光谟墓地。周围翠竹葱茏,只见墓地后有一天然石如虎视眈眈的雄鹰注视着辽阔的前方,如同威武将士守护着墓主人。墓前走道由青石垒砌而成有近五米高,由两层结构组成,工程较大,看来与选择鹰头石有直接关系,或许该鹰头石就是福像山的福像,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只见此坟墓围较大,气势不凡。墓主碑两旁右置功德碑,左置分水地理位置碑,石围前左右各立一个石狮,因墓被盗,右边石狮失踪。石碑由青灰石雕刻,上置有屋顶式碑帽,中间有一个高浮雕葫芦,两边翘檐雕刻有鱼化龙,显得威严庄重。碑文由于风化严重有一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墓主碑保存较好,仍然清晰可辨,碑文如下:生清道光癸末年(公历1823)六月念八日亥时;殁清光绪丁亥年(公历1887)六月念一日午时;中榜“皇清诰授武威将军魏公讳光谟字绍臬老大人墓”。奉祀男先泽、先鸿、先润、先洁;孙志伟、志墉、志卓,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己仲冬月中瀚榖旦。
功德碑由魏光谟弟弟魏光诚(钦赐蓝翎守备诰授武德骑尉)的女婿李长廉撰文。文中简要的记叙了魏光谟的战绩,文日:夫关夺昆仑……指由左宗棠指挥的收复新疆战争。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魏光谟一马当先,杀敌勇猛,人称壮士,深得左宗棠的赏识。三军按照左宗棠的战术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加入战斗,痛击阿古柏军队。1877年,阿古柏兵败身亡,清军收复喀什噶尔,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阿古柏伯克传》的作者包罗杰说:“中国收复新疆,毫无疑义,是一件近50年中在亚洲发生过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同时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乾隆出兵这个地区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曾取得的最光辉的成就。收复新疆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沉重打击了英、俄两个殖民大国的阴谋,遏制了他们掠夺我国西北边疆的野心。)
稍早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军及广东会党进占县境,魏光谟请缨参战,令其在叔质公(魏喻义)大人麾下,他胆识过人,勇谋谦备。协同陈士杰、魏喻义共同策划参入桂阳七拱桥保卫战。战斗中奋勇登先,太平军大败而逃,一战大捷。后调师援浙,前驱直进,破严城击龙游,克湖州,勇谋兼施,恩威并著。贼皆清,民何从而不尽欢腾。闽浙绩奏龙章,赐龙象服邀荣官,赏戴花翎留浙补用总镇。而我岳伯从戎数十年,鞠躬尽瘁,汉马有功,则平生之志亦大慰唉。
魏光谟(1823—1887)湖南桂阳昭金村溪里魏家人,字嘉猷号绍臬。官至蓝翎守备;游击衔花翎尽先补用都司;花翎总兵衔留浙补用协镇都督府;诰授武威将军。
根据魏光谟所参加的历次战事考证,应属于左宗棠的直属湘军部队。而且应该一直追随在其堂叔魏喻义左右,担任副职。从1859年参加桂阳七拱桥一战就可以看出来,桂阳志曾记载了魏喻义和陈士杰组织和指挥了这场战斗,作为副职也就没有记载了。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 ) ,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 年 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 。至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旋改任陕甘总督 ,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后又指挥了震惊中外的收复新疆战役。
沿着左宗棠的战事轨迹分析,显然魏光谟就在其中参战,并立下赫赫战功。从一个保卫家乡的团练成长为一名威震南北的武威将军,其惊心动魄的经历可想而知,不得不让人敬佩。英雄无须留名,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纸老虎。任何艰难险阻都是可以克服和战胜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将军英名浩长空。
作者:池福民
编辑: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