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好“发展六仗”|昔日矿山摇身变为打卡地

来源:新桂阳 作者:何禹军 编辑:欧阳泉 2023-08-23 14:43:30
—分享—

桂阳自古享有“八宝之地”的美誉,境内已探明的矿藏达11类103种,是名副其实的“千年矿都”。上世纪60年代,宝山开启了采矿事业,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近年来也渐渐面临矿产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在攻坚“生态修复战”的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围绕矿山做出新文章,宝山经历了从低头找矿到抬头追风的嬗变,从地下经济到地上经济的大转型,昔日的矿井摇身一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

桂阳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讲解员王美林向大家介绍:“各位游客, 大家好, 现在我们所到达一个井下的位置是我们的一个采矿工具展, 可以看到我们最右边的那台机器是我们的一个风钻机, 它的俗称也叫做气腿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打钻使用的。”

讲解员王美林由“矿三代”走来,从祖辈开始,一家人都在宝山采矿,如今,岗位的变化还源于对矿山转型旅游的定位。依托百年矿业这段历史,2009年,我县做出“全面绿化宝岭,建设宝岭公园”的决定,先后投入2.3亿余元,在宝山206亩山头进行复绿,将矿冶旧址打造成了国家矿山公园。

桂阳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讲解员王美林感慨道:“从低头找矿到抬头追风,当时的心情无语言表,过去宝山经济像欧洲、环境像非洲,通过绿色转型,那现在真的是山水画卷、宝山相见。”

2013年,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建成,父辈们工作过的矿井和巷道,通过文创成了游客们探秘观光的景点,曾经的“开采者”成了“守护者”。

“过去只是在地面上游玩过 ,今天还是第一次来井下参观一个矿洞我感觉非常的特别 ,因为里面的景色非常的震撼, 我还看到了很多井下工人们下井时候会用到的道具啊,我还看到了很多各色各样的矿石,也是我第一次看见从土里面,挖出来的矿石是长什么样子。”游客龚月婷说。

湖南郡景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邓玲锋告诉记者:“一天最多接待量3万人次,我们游客来自四面八方 ,有大湾区的、长三角的,全国各地都有。”

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这些包装后的功能,不断满足成千上万游客的物质需求。矿山变公园,改变的是经济结构,不变的是采矿文化,老矿区成了新招牌。

副县长李卫国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景区继续做好地质科普, 矿业文化等研学实践教育和旅游工作,积极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打造红色文化宣传阵地,推进文旅产业深入融合发展。”

来源:新桂阳

作者:何禹军

编辑:欧阳泉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