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底,湖南省桂阳县欧阳海工程正式竣工了,欧阳海广场落成的那一天,年逾花甲的金敬迈也来了,这是他第二次来到桂阳,第一次是在40年前,那一年他31岁,这个可爱的老先生又一次激动了。因为他知道没有牺牲了的欧阳海,就不会有今天的金敬迈。
[同期声]
金敬迈(《欧阳海之歌》作者):41年前我来过,就是欧阳海烈士刚刚牺牲的时候,我说实在的,我没有想到,烈士的家乡如今建设得这么美丽、这么让人感到欣慰!今天这个广场,欧阳海没有看见,41年前他牺牲了,这恐怕是他梦寐以求的。不要紧,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替他看见了。所以我想人如果有灵,欧阳海在九泉之下他会感到安慰的。
欧阳湖(欧阳海的弟弟):当时欧阳海所在部队要进行一次野营拉练。
这是1963年的冬天,欧阳海24岁。
欧阳湖:当时是11月16日,全营进行了动员,召开了军营大会,5个连队。
此时欧阳海已经是一名中共党员,作为三连七班的班长,参加了动员大会。
欧阳湖:他在全营军营大会上,写了一份请战书,就说他这个班,要求把全营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这个班。
上级批准了欧阳海的请战,把全军收营的重要任务交给了他。
欧阳湖:当时部队要经过一段铁路,18号这天早晨,欧阳海班担任全营的收容任务。
就在部队要穿越铁路的时候,从广州开来的282次列车,马上就要经过这里。
欧阳湖:当时部队路过衡东这个地方,就有一个拐弯地带,左边就是一个高山,右边就是小山坡,又有条小沟,中间是一条铁路,282列车到那个地方以后,火车一叫的时候,这马就受惊了。
惊马的后面拉着一门中型的迫击炮钢架,轮子却被卡在路轨上,动弹不得。
欧阳湖:在这种千钧一发之际,欧阳海看到这个马站在这个铁轨中间不动,就把这匹战马用全身的力气,就把它推出去了。
惊马被推出,欧阳海的双腿被列车碾得粉碎,不治身亡,火车紧急制动200米后,安然无恙。
2005年的夏天,我们摄制组来到了欧阳海的家乡,湖南省桂阳县欧阳海乡。早在1964年,这里就被改名为欧阳海了。欧阳海乡虽然不大,却是非常热闹。今天正是赶集的日子,方圆十里的人都涌到这里,所以比平时更加热闹,令人惊讶的是,临街的多数铺面,都在使用欧阳海这个名字。
距离欧阳海乡有20里的山路的这个安静的地方,就是欧阳海的旧居。
[同期声]欧阳湖:这个就是我父亲欧阳恒文,这个是我哥哥欧阳海,他牺牲以后,就有很多人到这个地方来参观(墙壁上的毛泽东),语录是六十年代搞起的。
1939年10月23日,欧阳海就出生在这栋房子里。
[同期声]欧阳湖:欧阳海这个人聪明能干、机灵得很,见大的不怕,见小的不欺,他很正直,他从小讲道理,你当官的也好,不管你是平民百姓也好,只要你有理,他就服从你,没有理,他就抵制你,他从小就是这么一个有个性的人。
在这个小山村,方圆数百里,当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欧阳海的大名,9岁他就带着解放军打跑了山里的土匪,15岁他就成了村里的广播员,他又第一个报名参加解放军。
[同期声]
张书乙(欧阳海战友):不够重他就往裤袋里塞两个砖头去体检,欧阳海当兵时去体检,重量不够,他后来就又退了一下。
记者:体检的时候?
张书乙:就是那个时候他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定要去参军。他重量也够了,他就如愿参了军。
这是1959年1月欧阳海参军时的留下的第一张照片。随后半年的时间,他就担任了班长,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性格倔强,为人公道,尤其和战友们相处得非常融洽,那些书里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一直是他的榜样。
[同期声]
张书乙: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还有刘胡兰都是他的榜样,他经常写日记,他想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记者:那个时候你想当英雄吗?
张书乙:我没有文凭,写不了字。对,我想,可是我做不到呀?
记者:要是你,那惊马你会推吗?
张书乙:那当然啦,我也想当英雄。
记者:那个时候是不是像咱们这些年轻战士都是这种想法,都想当英雄?
张书乙:都很想。
徐有渔:(中国社科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这确实如此。部队是这样的不用说,我觉得部队是这样太自然了,甚至非部队也是,我们当初在我们思想中都是,我们只是遗憾没有壮烈牺牲的机会而己,我们实际上客观的说,这种政治上有上进心的人或者有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毛泽东时代的理想主义的人,确实都在盼着这么一个机会,就是要牺牲。
1962年,当时还是话剧演员的金敬迈,因为一次演出的意外受伤,被调到了创作组开始创作话剧,个性鲜明的金敬迈,一直想写一个比自己高明的战士,1963年,金敬迈听说了欧阳海的事迹,几个月的深入采访让他充满激情,他终于为自己的小说找到了合适的主人公。
1963年的冬天,欧阳海跟随所在部队在湖南衡山执行野营拉练任务时,为了将一匹惊马推出铁轨,献出了23岁的年轻生命。有人说如果不是金敬迈,来到欧阳海的牺牲地方深入生活,他的故事也许就会随时间的逝去而静悄悄地埋在他牺牲的铁路旁无人知道。
[同期声]
记者:金先生当时在这里住了多长时间。
金敬迈:住了一个晚上。
记者:后来那个采访活动就没有了。
金敬迈:没有了,到部队去采访了几天,它是根据欧阳海的事迹创作的。
记者:离开这里有四十多年了吧。
金敬迈:对。
记者:在这四十多年的时间,您有没有想过有一天重返这个地方。
金敬迈:没有想过,没有想过,我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个机会再来这,我觉得这段历史已经过去。
40年前的1964年,金敬迈在衡山寻找创作灵感时,听到了欧阳海的故事,随后在深入了解欧阳海的事迹后,这个年轻英俊、富有活力、充满朝气、性格倔强的战士,让金敬迈创作的激情迸发,他终于为自己的小说,找到了合适的主人公,随后,广州军区的有关负责人,也知道了欧阳海的事迹,他们也找到了金敬迈。
[同期声]
金敬迈:政委就说呢,欧阳海的故事你来搞,交给你这个任务,你看看多长时间?我说那领导上看能给我多长时间,一个月足够了吧?我没说话,我好半天没说话,这个事情我记得太清楚了,我说怎么用得了一个月呢,当然不用一个月。
记者:你觉得时间长了是吗?
金敬迈:怎么可能呢?我没有写过小说,你怎么能只给我一个月呢?我哪有那么伟大呀,你们写小说都是用二十天写出来的吗?我赌气,说不用一个月,当然用不了一个月!
仅仅用了28天,从来没有写过小说的金敬迈,就写出了28万字的《欧阳海之歌》,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小说也没有能够立即发表。直到两年后,《解放军文艺报》的副主编鲁易到广州征稿的时候发现了这本小说,在曾经的话剧演员金敬迈声情并茂的朗读后,鲁易深深地被感动了,他马上意识到,这本小说也一定会深深地影响整个中国。
[同期声]金敬迈:他住在中央宾馆,我就夹着那个稿子,蹬个自行车,上那儿去了,先喊报告后敬礼,上那儿去(他)对我说,你就是金敬迈,你写个小说?我说,写是瞎写。怎么样?我说不知道怎么样,我说我自各儿都没有看。那这样吧,放在这儿我翻一翻,我说您可能不认识我的字,我怎么不认识你的字?我从延安的时候就当编辑,什么人的怪字我没看过?什么样的怪字别人不认识都来找我,而我就专门会认怪字,放在这儿,放在那儿,隔不一会,我就回去了,打电话来,就叫我去,通讯员找起我,又蹬着车去了,怎么样?哎呀,你这个我确实没法认,每一页的头一个字我都不认识,第二个字开始我就得猜,第三个字就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说我也没有写过东西。我本来小学没练过毛笔,也没练过字。这样子吧,我反正明天的车嘛,你这样,你选几段给我读一读,一共是多少?我说,一共是十章。那这样,第一章读一段,第五章读一段,第十章读一段。我说好,摊开来,我也很紧张,为什么?我自己还没有看过一遍呢,后来,我演过话剧嘛,我这个现编词我灵得很,一旦看不清,我马上就能够把他编下去,反正意思我知道,就开始,‘风雪中,舂陵河水沿着湘江北岸向北流去……’读着读着我激动了,真的,这可能跟我当过演员有关,读着读着我眼泪哗啦流下来。第一章写的在当时来看,应该是非常好的,我写欧阳海就是他爸爸妈妈要把他丢到雪地里,要把他埋掉,到后来实在不忍心,又把他抢回来,就这么一个过程,我读得眼泪哗啦啦地流,我抬头一看,他也啪哒啪哒流着。”
1965年,几经修改的《欧阳海之歌》,终于发表了,这本书立刻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争相购买的畅销书籍,它的发行甚至超过了《毛泽东语录》,就连正处于命运转折时期的共和国元帅彭德怀也对这部作品青睐有加。这本书,彭德怀一共读了三遍,全书一共有444页,他用红笔画了红线的就有148页,写了批注的有80页,一共是1833个字,并且在书中的关键场景,他还做了饱含深情的批注。
1963年4月,已经在部队服役了五年的欧阳海第二次回到了家乡桂阳探亲,24岁的他这次探亲,其实有两个心愿,一是把家里的老房子好好的修一修,再有就是想找一个心仪的对象,成家立业,通过一位叔父的介绍,他认识了比自己小5岁的李春花,两个人志趣相投,很谈得来,第二天,他们就到村里的公社领了结婚证,欧阳海掏出身上仅有的5块钱让李春花去扯了身新的衣服,没有宴席,没有彩礼,甚至没有圆房,两个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同期声]
李春花:认识他三天就结婚了。
记者:就三天?您当时为什么会挑上他呢?
李春花:因为做媒的。
记者:给您做媒的很多人,为什么你就看上他了?
李春花:因为他人好嘛。
记者:你认识他的时候,您觉得他会成为英雄吗?您想过吗?
李春花:我没有想过。
记者:其实您不希望他当英雄,只希望他能平安的回来是吗?
李春花:那当然是。
李春花没有出现在《欧阳海之歌》的小说里,欧阳海牺牲后的第三年,她就悄悄地改嫁了。
1964年11月18日,欧阳海的亲弟弟欧阳湖应征入伍,两年后的1966年,欧阳湖担任了欧阳海班的第二任班长,1966年11月18日,欧阳海的二弟欧阳江应征入伍,三年后的1969年9月,他成为了欧阳海班第五任班长,此后在1990年,欧阳湖之子欧阳武军应征入伍,他在1991年担任了欧阳海班的第二十七任班长。为了一段不该空白的记忆,我们来到桂阳寻找英雄。感谢您收看今天的凤凰大视野。再见。
作者:郑东 汪渊 王洋
编辑: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