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昆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与北昆、苏昆同源,桂阳是湘昆的发祥地,湘昆又称为"桂阳昆曲"。
桂阳是个古郡,历史上一直是郡、国、监、路、府、直隶州的地方治所,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在唐代,曲调已在古郡流行。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说:"客有桂阳至,能吟山鹧鸪"。明代万历年间,昆曲流入桂阳,与当地土语、民间音乐、传统声腔一拍即合,逐渐地方化、通俗化,从此在桂阳扎下了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桂阳昆曲,很受当地老百姓欢迎。自清朝末期,昆曲在各地衰落,惟有桂阳,笙歌不断。解放初期,桂阳仍留有480多座以演唱昆曲为主的古戏台,还发现有记载的昆班30余个。
1951年成立桂阳湘剧团,声腔仍以昆曲成就最高。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桂阳曾培养了一批优秀昆曲演员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昆曲剧目,其中《打碑杀庙》、《侠代刺梁》、《佳期·拷红》等成为全省获奖优秀剧目。1988年该团创作演出的大型古装昆剧《疯秀才断案》晋京演出并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5年5月,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之首,加以保护。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以"湘昆别一枝"为主题,对发祥于桂阳的湘昆进行了认真的考证和给予了高度评价,向世界广泛宣传。桂阳县委、县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振兴桂阳昆曲,让这一历史文化品牌在其发祥地再现辉煌。
作者:王仁文
编辑: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