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县城镇化工作“十五”总结和“十一五”规划

作者:县建设局 编辑:陈祎 2011-05-25 10:13:54
—分享—

“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人民精诚围绕、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全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城镇化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新辉煌:1、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0余亿元,兴建了一大批水、电、路、讯、场、楼等基础设施,县城面貌大为改观;2、县城面积由5年前的7.1平方公里,拓展到目前的15平方公里,全县城镇人口由14.5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5万人,小城镇的吸纳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4%增长到目前的34%,小城镇的整体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品味日益提升;医疗、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等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城镇化内涵不断丰富;全县财政总收入连年递增,2005年将突破4亿元大关,城镇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57%以上,城镇的龙头带动作用日趋明显。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一)城镇规划建设上品味、上台阶
         
      “十五”期间,我县按照“富规划,穷实施”和遵循“做一流规划,建一流城镇”的原则,以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规划城镇。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组织修编了《桂阳县城(1997—2015年)总体规划》确定了“东进南延、西绿北扩”的城市发展方面,编制了县城主干道的详细规划和区域专业详规,县城详规面积达42平方公里,详规覆盖率达100%。2004年,按照建设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投入120余万元启动了城区总体规划第三次修编和近期建设规划,完善舂陵大道、城市防洪工程、正和阳山古民居、蒙泉公园、蓉湖度假村、殡仪馆搬迁及新陵园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同时加快乡镇规划编制步伐,启动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了建制镇和省道沿线乡政府所在地的规划编制和修编,年内镇(乡)区详规覆盖率达50%。“十五”期间,我县共投入40余亿元,兴建了一大批水、电、路、讯、场、楼等基础设施,先后启动了县四家搬迁系列工程、八字塘游园、花卉旅游商品市场、商业步行街等13大市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着力加快了县城“五大中心”建设:即以县四大家新院、欧阳海广场、士杰中英文学校为主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以桂阳大市场、花卉旅游商品市场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县工业园、子龙工业区为主的加工制造中心;以东塔公园、蒙泉公园、蔡伦文体休闲广场为主的休闲娱乐中心;以县商业步行街、商贸城和家佳乐、好而多、长富利超市为主的商贸购物中心。城区共投资4亿元,新扩、改建道路(街道)16条,总长约16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7.1平方公里拓展到15平方公里;全县39个乡镇共硬化道路24条50余公里。基础设施的带动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十五”期间,县城新增就业岗位4万余个,不仅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而且还吸纳1万余户农民带几亿资金进城安家置业。同时各乡镇也大力发展镇区经济,使生产要素向镇区集聚,增加就业岗位5000余个。“十五”期间,县城人口由2000年的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2万人,全县城镇人口由14.5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2.75%。在城镇建设中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先后启动了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加强了对古建筑、古园林、古树名木、古街名坊的保护,修复了蔡伦井、蒙泉、东塔公园等名胜古迹,建好了欧阳海塑像、蔡伦雕像、城南文化墙、花旅市场等一批人文景观,建设了金叶绿岛、城南绿岛、蔡伦绿岛等多处休闲景点,绿化覆盖率达35%,形成了“一街一树一灯一景”的亮丽景观。

          (二)城镇管理水平提高,房地产业发展迅速
         
      “十五”期间,我县先后被评为“全省爱国卫生县城”、“全省文明卫生县城”。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市政、园林设施齐全,9条主道乔、灌、花、草绿化品种齐全,并全部进行了亮化,东塔及平台的亮化成了我县一大显著标志,城区防洪排污逐渐改善,“灭四害”活动卓见成效。同时我县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县城住房总量达259.1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30.12平方米,远远超出了同期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居住水平。2000年—2004年房地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为32.7%。房屋销售供需两旺,房地产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共有房地产投资企业13家,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10家,房地产市场行为逐渐规范。物业管理得到初步发展,到2004年共有两家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每年对地方财政收的贡献率达10%,同时房地产业具有较高的产业链效应,带动了30余个相关部门的发展,对其它工业的带动系数为1:3。此外,它对缓解就业压力有重要作用,每年为我县解决就业岗位8000余个。

         
      “十五”我县的城镇化虽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详规覆盖率不高,规划的权威性不够;城镇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建设负债太多;城市配套及社会保障机制跟不上;城镇管理水平不高;房产开发建筑属零散式布局,成片开发小区较少。

          二、“十一五”城镇化工作规划
          (一)规划建设部分。
           1、未来五年,小城镇规划建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以县城为中心的城关镇。紧紧围绕撤县设市目标,按照郴资桂一体化的目标要求,城区的发展向东南延伸,沿郴桂路发展,重点自郴州方向倾斜,逐渐实现蓉城与郴城的对接。远景规划按150平方公里控制,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三片三中心”布局。即:⑴以老城区为基础,在城北形成新的行政和居住组团;⑵向西发展至宝山矿区,使子龙工业区与老城联成一个整体;⑶向南发展至柏树工业园,形成新的工业组团,老城作为县城的商业中心,城北园艺场片为县城的行政中心,在城南新澄片形成居住区级中心。未来五年,城区着重要规划建设以下项目:一是新建蓉城三环路。即城郊五里桥至樟市山背全长约4公里;二是扩建县第二自来水厂,新建县第三自来水厂,使城市供水能力日达9万吨;三是新建城南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10万吨以上;四是在牛巷口、盐行街之间新建镜镜湖公园,占地约400亩;五是在樟市方向兴建排洪排污管道,全长约5公里;六是在芙蓉路与宝蓝路交叉口西南角建设体育中心;七是宝岭生态公园建设。以上项目全面完成约需资金15亿元。此外,“十一五”期间,城镇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还需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保障电力、通讯畅通,解决医院、教育、劳动就业、人居环境等问题。

         
      第二层次是试点镇(流峰镇)。“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抓好“六个一”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经济辐射功能。其中每个镇区要新硬化道路2公里,建成一个占地12亩的小公园,兴建4个水冲式厕所,新建投资50万以上的体育健身场所。到2010年,镇区常住人口1.2万人,镇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布局合理。

         
      第三层次建制镇和乡集镇。沿省道、县道的城郊乡、燕塘乡、板桥乡、四里乡、欧阳海乡要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撤乡建镇目标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代,发展一乡一品的镇区经济。重点建制镇(黄沙坪、太和、方元、仁义、塘市、樟市)要在现在基础上,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每个镇要规划建设一个10亩的公园,修建能容500人以上的体育健身场所。2010年,以上乡镇镇区人口要达到0.8万人左右,镇区面积要达到3至5平方公里。

          2、县城主要城镇发展规划
         
      ①县城是郴(州)永(州)中部区域,以矿冶工业、旅游业、商品流通业为主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中心城市。到2010年城市人口规划14.4万人,用地规模14平方公里。
         ②黄沙坪镇是以工贸业为主,主要发展采矿、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的小城镇,到2010年城镇人口规模达2万人,用地规划2平方公里。
         
      ③流峰镇是桂阳县北部的中心镇和交通枢纽,以农贸业为主,发展水稻、烤烟、畜牧生产,发挥贸易中心作用的小城镇,规划到2010年人口达1.8万人,用地规划2.5平方公里。
          ④太和镇是以工业为主,主要发展冶金、化工、煤炭、石墨的城镇,规划至2010人口规模0.9万人,用地规模为0.9平方公里。
         
      ⑤荷叶镇是桂阳县南部的中心镇和交通枢纽,以工矿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适当发展冶金加工工业的小城镇,规划到2010年达到0.7万人,用地规模为0.7平方公里。
          ⑥飞仙镇是桂阳县西部的中心镇和交通枢纽,以农贸业为主,发展水稻、烤烟、畜牧生产,规划到2010年人口达0.7万人,用地规划0.7平方公里。
         
      ⑦洋市镇是桂阳县东部的中心城镇,以工贸业为主,发展农副、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及油脂化工业的小城镇,规划到2010年人口达0.8万人,用地规划0.8平方公里。
          ⑧拟组建的西水镇(2005年调整的县城总体规划把西水镇已纳入县城范围)到2010年城镇人口规模1.5万人,用地规划1.5平方公里。

         
      (二)房地产业部分。要建立住房多元化供应体系,积极引导住房合理需求,初步构筑和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现代化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到2010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住宅成套率达到90%,每套住宅平均面积在100—120平方米。
          2、房地产投资。“十一五”期间房地产投资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控制投资规模,避免房地产经济泡沫,到2010年达到房地产年投资5亿元。
         
      3、廉租住房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每年建廉租住房50套3000平方米,到2010年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于15平方米,基本解决城镇最低收家庭的住房问题。
          4、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新建住宅区的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以上,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普遍提高,居民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5、房地产企业发展。到2010年我县具备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达到12家,其中二级以上2家;具备资质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10家,物业管理企业5家。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房地产市场竞争机制。
          6、普通商品房建设。“十一五”期间年均商品房竣工面积10万平方米,商品房空置率控制在3%以内;平抑房价,商品房销售价格控制在年增长5%以内。
          7、城镇房屋拆迁。控制房屋拆迁规模,规范房屋拆迁行为,实施旧城改造年均拆迁房屋面积控制在1万平方米以内。
          8、农村人均建筑面积。农村人均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平均每套住宅占地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农村钢泥、砖混住宅结构比重达到90%。
         
9、城镇住宅居住品质。住宅功能完备、配备齐全方便以及完全;设计风格新颖;住宅质量保证,消除跑冒滴漏现象;改善旧住宅,完善配套,提高居住舒适度。
         
      10、城镇人居环境。大力发展花园小区、环保小区、智能小区,城镇新建住宅节能比率达到60%,安保智能比率达到50%,网络信息化率达到50%,城区人居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

          (三)城镇管理部分:
         
      1、努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县城服务功能。着重建设好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区汽车美容维修配件中心、城南污水处理厂、镜湖水上乐园、宝岭森林公园、县城燃气管道供应中心、十房十所。
         
      2、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城城市品位。继续大力建设县城道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环卫、市政、园林设施设备,增强城管作业功能,继续加强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努力提升县城城市品位,至2006年底实现省级园林城市目标。
         
3、加强管理,提高城管工作水平。不断改革城管工作体制,探索完善新的城管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城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城管工作水平。
         
      4、以创国卫为龙头,强化爱卫工作管理。继续大力推进全县爱国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各级爱卫组织,完善全县爱卫工作网络,以除“四害”健康教育,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大力开展文明卫生镇(村)创建活动,至2008年底实现全国卫生县城目标。

          三、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一)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为重点,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1、适度放开建制镇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规范户口类型,实行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2、逐步完善小城镇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对已在建制就业并登记落户的人员应与原有居民一视同仁,享受小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3、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民向小城镇移居,到小城镇就业。4、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取消就业的歧视性政策限制。
         
      (二)推进城镇土地制度创新。逐步实现土地资源的配置由行政性征用、出让为主转向政府指导下的市场配置为主。1、建立土地市场。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把城镇商业用地由行政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实行对城镇商业用地公平竞价批租制度,提高城镇土地收次;允许企业和集体土地使用权通过转让、出租、作价入股等方式直接进入城镇土地市场;保留进镇落户的农民对承包地的承包权不变,鼓励有偿转让其使用权,并允许其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指标按一定的折算比例在小城镇中置换一定的城镇住宅用地。2、鼓励集中兴办企业,社区成片配套,集约利用土地。对已分散在小城镇城区以外的乡镇企业,要根据其占用土地的面积和质量高低,提高其用地成本,促进乡镇企业向城镇工业小区集中。3、鼓励更新改造老镇区,盘活小城镇的存量建设用地。对旧区改造的开发商,政府在税费、土地批租等方面给予优惠。4、在用地规划上,优先保证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适度倾斜。
         
      (三)完善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逐步改变仅依靠政府投资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建立政府政策性投资引导,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经营。1、建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专项资金,由财政拨款,市政、环卫、城管等收费,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收益等集中安排,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贴息和担保,成立政府资金对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按照自筹、自用、自还,统一规划、成片开发的原则,对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调度、有偿使用、滚动增值。3、有选择地出让部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经营权和使用权,如大桥、道路、水厂、污水垃圾处理、户外广告等,部分或全部出让转让股份,实行企业化经营。鼓励民间投资者投资小城镇收益性公用设施建设,允许投资者以一定的方式收回投资。4、改革公用事业价格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公用事业价格,确保投资者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四)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一次创业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市场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让广大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收益。进一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结合起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租赁等方式,改组改造乡镇企业,增强其发展活力。建立鼓励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连片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发展多种形式的产权关系,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五)强化小城镇产业建设。根据各地实际,选准切入点,实行工业兴镇、旅游文化兴镇、商贸兴镇等,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鼓励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以生产“优、特、精、尖”产品为主的优质型,以促进环境治理为主的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坚持科学规划,实现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1、高标准制定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克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2、严格按照小城镇规划,分步建设,不急于求成。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之路。把建设规划与土地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益,逐步解除土地对农民转移的束缚,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七)优化建设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十一·五”期间,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环境立县”战略,抓好城镇建设,除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外,要下大力气治理建设建筑领域的发展环境,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重点工程建设环境,杜绝索、拿、卡、要行为。
         
      (八)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房管、建设、国土、规划、城管等部门衔接配合,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适时研究制度我县房地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做到对房地产管理和调控的有序性、及时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九)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保障体制,建立以普通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供应结构,严格限制别墅和高档公寓的开发规模。采取有力措施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提高经济适用住房在住房开发中的比重,建立廉租住房市场,切实解决城镇最低收家庭的住房问题。通过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全面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抑制投机行为。
          
      (十)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建立房地产信贷担保体制,加强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信贷的监测,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发放条件,控制房地产信贷总量,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市场需求潜力大,符合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的普通住宅项目。扩大对居民的个人消费贷款,规范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引导发展房地产担保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十一)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针对目前我县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全面,有效性不够,透明度不高的局面,创新思维,根据房地产市场特点,从机制、体制等方面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及时向社会发布市场信息,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投资,住房消费者理性消费,及时调整房地产开发规模和供应结构,以此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十二)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资质、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批管理、严格市场准入。从严查处房地产开发经营、中介服务和物业管理中的各种违规行为、严厉打击违规开发行为、欺骗消费者行为、投机炒作行为等。
         
      (十三)依据科学的发展观,寓城镇管理于规划建设之中,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科学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和灵魂,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基础。规划之初,就要考虑到今后如何便于管理,规划要有管理的理念,尤其要考虑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彻底改掉过去那种纸上谈兵,建设贷款长官意志的错误行为。在制定城镇发展规划时,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大趋势中合理定位,在单个乡镇的建设布局上,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安排,各种功能小区合理设置,工业、农业、商贸、娱乐、居住、水电、排污、绿化等综合规划,合理搭配,避免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必须统筹安排,兼顾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各个方面,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城镇经济、市容市貌和环境质量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要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努力保护和改善城镇环境,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快治污设施建设。要积极建设和保护好小城镇的绿地,努力建设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镇绿地系统。要继续加大投入,配套好垃圾收集车、扫地王、垃圾斗、多功能垃圾运输车、园林洒水车、果皮箱等,维修建设好市政人行道,不断增加环卫、市政、园林的作业功能。
         
      (十四)围绕创国卫目标,狠抓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增大广大市民卫生意识。桂阳县城曾经是一个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城市整体功能单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脏、乱、差的城市。通过创省卫,全县上下产生了轰动效应,促进了城管工作。实践证明,开展创卫活动是促进城市建设管理,改善县城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在成功创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城区“九路九区”、“三块一部”、“三线一管”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更高、更新的目标——用1—3年的时间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同时抓好市民城市意识教育。全县建制镇也必须紧跟创国卫目标,从今年起,每年要有2—3个乡镇创建省级、市级卫生镇、卫生村;3—5个机关单位创建省级、市级园林式单位。通过开展创卫活动,全面推动我县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十五)依据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论,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不断增强市民绿化意识。绿化是城市美化、文明的重要象征,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续,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城市建设中,要树立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一起抓的新观念,以追求生态效益为目标,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力加强园林绿化和环境保护。保证建一房,绿一点;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区,绿一片。通过公共绿化与庭院绿化并举,全面绿化与重点绿化并举,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并举,提高整体绿化美化水平。在具体实施上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道路绿化建设上档次。10条主道乔、灌、花、草绿化品种齐全,且注重空间立体的科学配置和一路一街一品种的特点。二是公共绿地建设上品位。公共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的精华,既是精神文明的窗口,也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缩影。继续建设管理好金叶绿化岛、城南绿岛、蔡伦井绿岛、龙潭绿岛、八字塘游园、蔡伦休闲绿化广场和欧阳海广场等休闲景点。三是庭院绿化建设上台阶。争取多创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四是宝岭绿化建设有举措。要把宝岭纳入退耕还林和公园绿化的范畴,且规划科学,措施有力。通过建设大面积草坯,绿化隔离带栽植行道树,体现时代特点,生态气息。
         
      (十六)依据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抓好环卫、城管、市政、园林各项工作规范管理,不断增强城管人的综合素质。依法行政,就是追求城市管理的法治化,是城市管理的方向,它要求管理主体依照法制管理城市的各项公共事务,同时也包括对管理主体的法制约束。因此,必须把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作为城管系统打造品牌、树立形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城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树立良好的执法队伍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城管行业要大力推行“三理六公开”制度(“三理”即纠正违章要有理,宣传教育要讲理,执法尺度要合理;“六公开”即执法人员必须公开身份、公开依据、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职责、公开结果)。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城管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城管形象,使市民城管意识得到潜移墨化的提高。
         
      (十七)依据经营城市新理念,积极探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不断增强城管系统内部活力。城管工作要有生机和活力,就要做好经营城镇这篇文章。在经营城镇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资本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要加大对土地、道路和灯箱广告等城市有形资产的统一开发。加强城建维护建设税、国有土地收效资金和绿化、防洪交通等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继续推行“引外联外”战略,吸引外资、民资和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实行部分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继续加大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力度,通过对城市空间有偿使用的招标、拍卖、租赁、转让街、路、广场、公园冠名权、公交线路营运权、出租车经营权等方式筹集城建资金,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城建投资体制。对城镇支路、人行道和小街巷道的建设,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和个人按比例出资并统一组织建设,逐步解除城镇建设管理受资金瓶颈的制约。

作者:县建设局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