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阳当家,那些不为人知的风景

作者:rednet 编辑:陈祎 2011-05-26 10:34:21
—分享—

如今山里人大部分都迁往城里或二十多公里的镇上,这里大片的梯田都已荒废。白雪覆盖下,倒别有一番趣致。

图二:每年的冬天这里都是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景象。

图六:“龙渡晴云”,古人称此为桂阳州城八景之一。

桂阳清和乡境内的当家村,是我的家乡。虽生于此,长于此,但我至今不知道她为何得名,对于她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村子隐藏于骑田岭山脉龙渡岭的半山腰,平均海拔800多米。我打小记事起就一直与这里的山为伴,砍柴,割草,直到后来读书都离不开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多年后离开大山,生活在都市丛林,才知乡音乡情最是让我魂牵梦萦,儿时山头割草放牛,置身于云层之上,朝霞辉映下的奇峰秀色也时常进入我的梦境。每年闲暇之余探望家中双亲时,才有机会让这些儿时司空见惯的风景成为我镜头中的永恒……

当家村前方是海拔约1000米的芙蓉寨,远观或有云雨天气,形似日本的富士山。清末,这里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湘军曾在此建造城堡抵御太平军的进攻。村后的龙渡岭(村民叫其九龙寨)是骑田岭山脉龙渡岭的主峰之一,海拔1100多米。山上树木葱郁,鲜花如绣,云气蒸腾,清泉飞瀑。更为奇特的是这里云雾可预报天气,山泉能占卜歉丰。据清康熙《桂阳州志》上记载,若清晨观测“山腰若白云系挂,则天必晴朗;若见白云帽盖山顶,则天必下雨。”因此便有“龙渡晴云”的美称,古人称此为桂阳州城八景之一。

唐时,为了敬奉龙的功德,山民便在山上建有灵润侯庙,俗称龙渡庙。庙前,一口怪池,天生石界,方正如田,称方池。池冒泉水,一般不涸不溢。每当三月,上山观池,但见溢水,这年必遭大旱;如若干涸,并池旁草木茎叶被虫吃食,当年必见虫灾。因此,人们又叫方池为神田,或叫灵池。因龙渡岭的云水有报喜忧之兆,引得诸多游客上山探奇。宋绍兴十四年(1140年),皇上赐庙额敕黄一道。宋淳熙时,桂阳知军陈傅良刻有《龙渡庙记》碑文。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江西左参政陈尚伊,又刻识《龙渡庙碑》。清同治年间,闻名全国的大文人王闿运游龙渡岭后,曾撰长诗赞龙渡岭的绮丽风光、辉煌庙宇和奇异云水。

战争时期,因地势险要,这里是红军、湘南支队打游击经常活动的地方,在周边的几个小山头,还留有抗日战争及国共战争时期的战壕,约有一人多深。小时打柴我们经常去玩,只是如今年代久远战壕里已长满了树木。硝烟已散尽,而今山中云蒸霞蔚,景色迷人。雨雾天气,游人走在乡间小路上,雾气连绵,腾云驾雾有如行走在仙境;天气晴好,游人则隐约可见远处的郴州市区和桂阳县城,如时逢“天南地北”(山上南风天,山下北风天)还可见奇特云海。

因地势较高,这里也是南北气流交锋的一个屏障,每年的冬天都会有冰冻雨雪天气。山间的竹林树木全被压弯,各山头全被冰雪覆盖,屋檐下的冰柱能与地面连接,好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景象。再有那立于悬崖边上的黄土坯房在白雪中黄白相间,别有一番风味。

村里人以农牧为主。高山梯田也有一番意境,有些稻田开垦在几十米高的悬崖之上,稻田与悬崖近在咫尺。这里的村民淳朴善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之余家家户户都养一些土鸡土鸭,每到秋天就会把鸡鸭杀了做成腊鸡、板鸭,利用阳光晾晒,味道极好。每家每户都圈有二三头土猪,一般到了过年才杀,多余的制成腊肉。

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民的蔬菜全部自给自足。常年吃天然食品,加上空气清新,当家村的村民大多长寿。山区的野菜、野果四季不断,还产有一种黄色的蛙,冬季会躲在在稻田或稻草堆里面取暖,村民捕捉回来,加工晒制成蛙干,味道鲜美。只是目前数量不多,售价不菲。秋季农忙过后,村民还会一起到山上去挖蕨根,回家制作成蕨粉、糍粑到圩上出售。当然这里野猪、野兔时常出没,只是村里的枪支都收缴了,没人再去狩猎了。

当家村离仰天湖相隔不远,开车只需半小时的路程。以前这里交通不便,如今全程铺了水泥公路,从桂阳进入阳山古村也只有20公里,只是这里无人开发,吃住不便。如果你是好游的背包客,当家村是你理想的露营地。

 

图五:因在海拔高的山区,每到冬日,这里就会冰雪覆盖,有时屋檐上的冰柱有几米长,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图四:村前一条几十米高的小瀑布,常年流水不断。

图三:村前的芙蓉寨,海拔1000米,从当家村远瞻形如日本的富士山。

作者:rednet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