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宝山史话(一):“唐钱第一珍”—咸通玄宝

作者:欧阳朝夕 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3-10-23 09:16:09
—分享—

  “咸通玄宝”,是唐朝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于桂阳监铸造。关于“咸通玄宝”目前可查的记载是宋朝洪遵所著的《泉志》,《泉志》称:引旧谱“唐咸通十一年(870年),桂阳监铸钱官王彤进新铸钱,文曰咸通玄宝,寻有勅停废不行”。“咸通玄宝”最早记载于何种旧谱,洪遵在引文中未说明。有人猜测是南朝萧梁时代的顾烜《钱谱》,但《钱谱》又引自另一部有姓佚名的《刘氏钱谱》,且两部书均已亡佚,于是有关“咸通玄宝”的记载只有幸存于今的南宋洪遵所著的《泉志》了。

  从《宋史》洪皓传中的附记得知,洪遵(1120——1174年),字景岩,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他是宋代名臣洪皓次子,与其兄洪适、弟洪迈皆以文章见称于当世,有“三洪”之誉。洪遵年二十三中词科,赐进士,擢为秘书省正字。历官有建树,累进资政殿学士。卒谥文安,著有《订正史记真本凡例》、《翰苑群书》和《谱双》等书,以《泉志》一书最著称。《泉志》成书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洪遵时年三十岁。他在《泉志》自序中称“得古泉百有余品”,从载录诸钱看,可知多非常见品。此书通篇文字要而不繁,著录程序谨严,引正史以至稗官杂记和钱币谱录达九十余种,可谓征引浩繁,以“余按”记本人考说,是一部内容充实、体制精审之作。其后,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与宋高宗廷对钱法事,后一年又议置永平、永丰钱监,可见洪遵不仅是一位钱币学家,也是究心于鼓铸得失的。

  洪遵对“咸通玄宝”介绍说,该泉新铸不久,就被勒令停止发行。至于为何停止发行,历来史学界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是桂阳银“至精好”,用如此好银铸区区一文钱,有些得不偿失。另有人说是因政治因素而停发,但洪遵没有对停止发行的原因作说明。

  洪遵认为“咸通玄宝”应旋读,是“咸玄通宝”。后世约定俗成多称“咸通玄宝”,因为“咸通”是唐懿宗年号,使用这一年号,据说是因为懿宗之父宣宗所作的一首曲子中有“海岳晏咸通”的句子。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钱文为“玄宝”,而不沿用“通宝”、“元宝”、“重宝”之名。有人说唐懿宗极度崇佛,“玄”指佛,“咸通玄宝”犹“咸通佛宝”也。懿宗在咸通十四年(873年)就举行过隆重盛大的迎法门寺佛骨活动。(1987年5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法门寺地宫内,发现了四枚佛指舍利和一大批唐代宫廷的稀世珍宝。) 还有人说,玄和元在古代是通用的。

  钱币收藏界普遍认为,“咸通玄宝”通俗地说就是天下都能通用的元宝。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陕西曾出土一枚,现藏于中国中家博物馆,之后虽有零星发现,但数量不多,从现在考古情况和《泉志》的记载情况来看,咸通玄宝具有以下特征:广穿、素背,径2.30厘米,穿0.75厘米,厚0.15厘米,重5克。

  币文四字隶书,含有魏碑风骨,匀称有力,笔划清晰,字口深峻,肉部(尤其背面)有隐起状。币体熟旧,铜质,面、背皆呈暗红紫黑色,锈色带绿却不腐蚀。“咸通玄宝”被钱币权威尊为“唐代第一珍”和“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实不为过誉也。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主要原因还是其来自桂阳的铸币原料精,有多种成分,是典型的“合金”,使“咸通玄宝”经历数朝,饱受战火冼礼,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却还能光彩照人,实属不易。

作者:欧阳朝夕 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