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士俊臣中兴将陈士杰(六):回乡丁忧

作者:欧阳朝夕 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4-06-04 09:04:29
—分享—

  “丁忧”按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回家守孝”。关于“丁忧”,清朝在《大清律例·礼律仪制》规定得十分详尽,比如天数的规定:“父母病故,官员闻讣丁忧者,以闻讣之日为始,守制二十七个月,不计闰。官员丁忧后续又丁忧者,以接丁之日为始,守制二十七个月,不计闰。官员祖父母承重之丧,惟本身及其父俱系嫡长而父先故,始应承重丁忧二十七个月。若少守一月送问,多守一月免究。”

  “丁忧”是官员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大清律》还对“诈忧”、“匿忧”和“避忧”都作了明确规定:若官吏父母死,应丁忧诈称祖父母、伯叔、姑兄姊之丧不丁忧者,杖一百,罢职役不叙。(若父母健在)无丧诈称有丧,或(父母已殒)旧丧诈称新丧者,(与不丁忧)罪同。有规避者,从(其)重(者)论。若丧制未终,冒哀从仕者,杖八十(亦罢职)。其当该官司知而听行,各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但须说明一点的是“丁忧”期间不取消官员的俸禄,待遇照旧,属于“长假”。陈士杰当时参加工作不久,手头不是很宽裕,甚至连回乡的路费都紧缺。住的地方还没解决,临时寄寓在湖广会馆。当时湖南分省不久,还未单独建立会馆,只能和湖北同属湖广会馆。湖广会馆是湖南、湖北两省人士为联络乡谊而创建的同乡会馆,主要用于同乡寄寓或届时聚会,京师的湖广会馆旧址位于现在的宣武区骡马市大街东口南侧(原虎坊桥以西)。当时的民谚曰:“官员出入正阳门(官府集中在正阳门外)、试子出入宣武门(文人试馆集中在宣武门外)、商人出入崇文门(工商会馆集中在税关之外)。”会馆始建于嘉庆十二年(1808年),据说是在张居正旧宅址上兴建的,总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沈德符在《野获编》中赞道:“壮丽不减王公”。只要交纳部分租金就可入居,是实惠型住房,是初入京师求学供职的一个好去处,会馆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结识同乡的达官贵人和贤杰之士。正当事业求发展、人生求上进之时,陈士杰却接到父亲亡故的家书,心情极其复杂,不由得放声大哭。陈士杰哭中有“气”,哭里含“窘”,哭内带“忧”。

  哭中有“气”就是气得哭,陈士杰觉得深恩未报,愧对老父。哭里含“窘”就是窘得哭,清朝京官之苦,时人皆知。按清制,七品京官年俸仅为45两,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当时物价:“计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须一金,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给。”当时京官家书最常用的三个字就是“借”“欠”“窘”。哭内带“忧”就是忧而哭,正当京察为优等,却要放弃机会回乡丁忧。等“丁忧”回来,时间已经是二十七个月之后。

  同乡们都一个劲地劝陈士杰不必伤心。只有闻讯而来的曾国藩理解陈士杰的心情,他不但给陈士杰“别赠”,并亲自为陈士杰办理回乡所需东西。史书上载“士杰贫不能归,曾国藩赠以绵衣车帘,躬为办装”。陈士杰按《大清律》管理制度向户部上了一道《陈情乞恩疏》,这道奏疏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呈请准假“丁忧”,支借部分丧银;二来是工作上的交接,将这些年的工作成果上奏皇上。奏疏由户部按公事呈报,因为当时士杰还是七品京官,还没够不上直接面圣的资格。不几天皇上准了“丁忧”,陈士杰到户部作了简单的业务交办,便急急地往家赶。

  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陈士杰回到家乡已经是咸丰元年十一月了,距其父亲去世的咸丰元年七月十九日已经四个多月了。于是按桂阳北乡风俗选取了吉日咸丰二年二月初二日葬父于基家冲,即板桥乡的金塘村基家冲组。后来改葬大去岭的飞凤岗,改葬后请郭嵩焘写了碑铭:其生藐孤,艰贞自幼。畴覆翼之,绸缪姀媾。卓立嶷嶷,翘英擢秀。终于其施,以诒厥后。一传而显,节铖疆圻。诸孙翩翩,如骖有骥。其光烛天,播扬前徽。发基郎署,在目犹晞。历三十年,天授宏造。仍然繁昌,岂不在道。大去郁葱,留此佳兆。我铭其藏,于后有考。

作者:欧阳朝夕 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