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雷洪:武昌首义学生军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5-05-10 11:39:36
—分享—

  雷洪,(1892-1927),字英洞,号容海,桂阳东成庙下村人。1908年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湖南陆军小学堂是清末设在长沙的陆军初级学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秋,湖南武备学堂第一期学生毕业后,奉令停办,湖南巡抚端方按照《陆军学堂办法》精神,即就该堂长沙小吴门外教场坪原址开办陆军小学堂,仍以武备学堂总办俞明颐为陆军小学堂总办。设总办、监督、提调各1人,教习19名,学长9名,以及文案、司书、医官、差弁、夫役等若干名;学生定额300名,学生年龄限15岁至18岁,学制3年。课程分学科、术科两种,学科又分军事学科和普通学科两部门。普通学科有国文、外文、修身、历史、地理、理化、博物、生理卫生、数学等;军事学科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野外勤务、测绘学等。术科以班、排教练为主,辅以劈刺、器械操等。该堂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开学,前后共办5期,每期学生100余人,辛亥长沙光复后,湖南都督府改陆军小学堂为陆军小学校,不久即停办。

  雷洪在陆军小学堂,与谢焘、刘璧如、魏云、魏彪、魏钧、彭世煊为同班学生。还有一个同学黄谊本,就是后来蒋介石的亲信、赫赫有名的常败将军刘峙,原籍江西吉安,随母下堂,嫁到湖南衡阳一个姓黄的总兵,以此用黄谊本的名字缘进了陆小。到毕业时,才借口“归宗返籍”,呈请归复刘姓,改为刘峙。

  1910年冬雷洪从湖南陆军小学堂毕业,升入陆军部驻鄂陆军第三中学堂。陆军第三中学堂设在武昌南湖,总办为李钟岳,监督为苑尚品。学术科目与陆小大致相同,程度较深,普通学科相当于普通高中程度。但编组则与小学不同,按学生选修英、日、德、法文,分别编队。雷洪认为日文文实用性较强,选修了日文。雷洪入学时,第一期学生已经毕业,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去了,个别的选送日本士官学校。湘籍同乡学生贺耀组、詹振黄两人在陆中肄业时,就被选送日本留学。

  当时,革命气氛浓厚,同盟会革命党几乎半公开地在堂内活动,在武汉的革命党人蒋翊武、孙武等人时常与同学联络进行革命宣传。蒋翊武和雷洪为湖南同乡,很快就成为革命骨干。雷洪将大部分同学介绍加入同盟会。他们以“竟存社”及“皇汉光复会”名义,缜密采取单线联络有进步思想的同学,如广西有杨瑞麟、张健、张任民、杨鹤灵、李孟容、卢华;湖南有萧洪济、曹典珍、谢复初、侯元瑛、彭世煊;湖北有陈修、杨润生、熊培镇、刘尘苏、耿仲钊;云南有任悯黎、李识围、杨泽民、张云湾;甘肃有张雨、张宗海,贵州的刘莘园、席正铭等两百多人。各省各队,每于星期日派代表集合,或有行动计划时集合。为了了解时势发展趋向,决定密组书社,每人捐资购买同盟会在上海发行约《民报》、《民立报》、《神州日报》、《少年中国报》、《光华日报》等刊物,秘密传阅。又与同盟会宣传机关上海《民报》社通信联系,由他们介绍仰光的《光华报》、旧金山的《中华报》。6月,雷洪与同学一道公推席正铭去上海《民立报》机关找于右任、宋教仁接洽,将所组织的二百余同学集体加入同盟会,由熊秉坤、蒋翊武分别监誓。从此又与湖北“革命文学社”、“共进会”取得了联系,联络日益密切。9月24日,“文学会’、“共进会”在汉口小赣街55号张廷辅家中楼上举行骨干分子会议,准备起义发难,会场由孙武主持,蒋翊武为总指挥,雷洪为代表参加起义筹划。随后,汉口大朝街机关被破获,蒋翊武逃往汉川,但仍下达了起义命令,因10月7、8、9三日鄂军清吏在军中和文武学校大捕革命党人,刘尧微、彭楚藩等不屈牺牲,张廷辅被关押刑讯。

  10月18日8时,陆军中学堂的同学们由雷洪领队,撕白被单裹脚为号,黎明攻人武昌保安门,夺取楚望台军火库,补充弹械后,进至汉阳门城墙上,与其它起义部队会合。全堂同学除少数官僚子弟及胆小怕事者逃匿不见外,参加起义者尚有700余人。不久清军反攻,有些同学走散了,大多数仍坚持革命。部分从湖南陆军小学堂的学生被派回湖南策划湖南辛亥革命。雷洪被派回湖南策划湖南辛亥革命。10月22日,湖南率先宣告独立,中国局势为之改变,共和大业甫定。“首义”之举,彪炳史册;“首应”之功,亦永载千秋。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雷洪被聘为交通总长,其同学刘莘园被聘为湖北军政府交通次长。清军撤退时丢下“汉发”、“汉兴”两只军舰,俄法两国领事馆趁机冒为已有。黎元洪长期作清吏,一贯媚外,令莘园放船,莘园据理拒绝,使黎恼羞成怒,下令枪决莘园,雷洪据理反对方才得解,黎便撤去莘园交通次长职务,降为军务部总务科长。在此期间,陆军总长黄兴到武汉被推主持军事,旋任黄兴副元帅府指挥官。

  民国元年1月(1911),雷洪黎元洪副总统参议。民国2年2月上旬,南北议和达成最后妥协。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由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之职;袁世凯则同意公开宣布赞成共和,迫使清帝退位。6月被袁世凯授予陆军步兵上校衔。8有任驻宁陆军第三军顾问。

  1913年2月,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全国大哗。革命元勋孙文、黄兴等均指袁氏授意暗杀,袁世凯则予否认;7月,孙文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雷洪任南京义勇军司令,挥戈讨逆。

  军事失败后,避难于日本,在日本振武学堂学习军事。东京振武学校是一所专门为中国陆军留学生开办的一所预科军事学校,为日本参谋三部所属。创办于是1900年,原名成诚学校,1903年改为振武学校,初期修业为一年三个月,后延长到三年。毕业后先下部队见习,再入陆军士官学校。该校毕业生人才济济,为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蔡锷、吴太章、蒋介石、李烈均、孙传芳、孙武等均毕业于该校。与吴玉章为同学。

  民国4年回国后,任总统府军事谘议兼陆军部谘议。5年12月,护国战争爆发,他积极参战,任陈嘉佑“护字营”第五混成支队长。护国战争结束后,升为陆军中将。

  民国5年(1916)3月程潜向云南护国军借了一营兵力攻占了湖南靖县,自称湖南护国军总司令,在广西都督陆荣廷的支援下,程潜率部沿邵潭大道急速向长沙挺进。5月18日汤芗铭派去镇守衡阳的安武军大将倪嗣冲见势不妙,其为图自保私自从衡阳北撤,因而使长沙门户洞开形势危急。5月29日汤芗铭在其兄汤化龙亲至长沙的劝说下,当即宣布湖南独立,自己改称“湖南都督”,并接受广州军务院任命的抚军一职。汤芗铭通电全国曰:“芗铭虽有知遇之私情,不能忘国家之大义,但使有另途之悔悟,决不为箕豆之相煎。如必举全国而牺牲,唯有以我相见。情谊两迫,严阵上言。”湖南为西南五省门户,湖南一失中原以无屏障,袁世凯得知汤芗铭宣布独立的电文,连呼“完了!完了!”6月6日袁世凯吞金而死,因而时称汤芗铭为“送终汤”。汤芗铭虽然灭袁有功,但因在湘杀人太多,所以遭到湘人的愤恨,因而袁世凯一死,湘人即倒戈支持程潜驱汤。汤芗铭立即电告其兄汤化龙,让大哥出面请谭延闿出面调停,谭延闿感到东山再起时机已到,同意与汤芗铭联手,则以汤化龙、汤芗铭兄弟所请为名,从上海出发到武汉组织拼凑了一支“湖南护国军第一军”驰入湖南援助汤芗铭,然程潜大军已兵临城下,汤芗铭待援无望。7月5日汤芗铭被迫放弃70万库银北逃京师。

  民国6年应程潜之请任湖南督军府参议。

  民国9年,5月 北洋军直、皖两系冲突加剧,驻防湖南的直系吴佩孚自动撤军北上,湖南人民掀起驱张敬尧运动。 6月23日 湘军向岳阳进逼,驻岳北军退走湖北。25日.张敬尧自岳阳逃往湖北省嘉鱼。26 日,湘军赵恒惕部占领岳阳城。民国10年,雷洪因不满军阀混战,决定自组军队。回乡到县城树旗招兵讨贼,北上攻打常宁失败,队伍散。

  民国十一年,次年冬复回县城招兵数人赴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编入陈嘉佑的湘军第六军,任十五旅二二六团长。陈嘉佑(1881-1937)。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湘阴人,字护黄。早年加入华兴会。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官学校,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湖北新军标统,参与辛亥革命。后历任湘军团长、梯团长、混成旅旅长。1922年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北伐军第一路司令、湘军讨贼军第一军军长、湘军第六军军长。

  雷洪,在北伐战争中牺牲,后归葬故乡。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