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阳泗洲街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5-06-23 11:34:43
—分享—

  桂阳泗洲街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泗洲乡。泗洲来源于泗洲寨,泗洲寨由村四周的四个寨子(正堤寨、饭碗寨、牛屎寨、老鹰寨)而得名“四周”。泗洲始祖陈氏太保公依孔孟之乡的“泗水”,改名泗洲。泗洲是桂阳县内第一大村庄,东晋时设宫市县,泗洲街初具雏形,现街外有宫市县遗址。清康熙六年(1667)二月,朝庭在泗洲寨设巡检司,泗洲作为桂阳北半县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才开始繁华起来。据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康熙初,巡检邱人瑞、童尚礼、姜鹏相继对泗洲巡检司进行过修缮,并对泗洲街的街道相继进行了延伸,到了道光年间泗洲就有“街子上”的雅称了,现在桂阳北乡人把泗洲不叫泗洲,而是叫“街子上”。道光十年(1830),泗洲改设州同署,成为桂阳直隶州的副署,泗洲街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咸丰四年(1854)十一月,太平天国尹尚英部攻入泗洲寨,怀着对湘军统帅陈士杰的报复心理,泗洲街被烧成一片瓦砾,随即州同署移置城中,虽然陈士杰在镇压太平天国胜利后,修建了陈氏宗祠、官厅等建筑,但泗洲街昔日繁华的商业街被淹没于历史的烟尘中,风光难再。

  泗洲街于东晋穆帝升平二年(约358年)设宫市县至太平天国 (1854)十一月毁于战火近1500多年的历史,可谓“千年古街”。这条古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街,是桂阳乡间最长的街。泗洲位于衡阳下两广和桂阳通衡阳的交叉点上,泗洲街曾是衡湘下两粤的古驿道。据王闿运主修的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这里曾是州铺林立、商贾穿行的旺市。泗洲街背倚泗洲寨,前临泗水(当地人称漼江)。站在漼江边,行走在依稀嵌有马蹄印的青石板街上,偶尔瞥见一二间断垣残壁的古铺,一种逝者如斯的沧桑感顿时涌上心头。

  泗洲街的长度按约定俗成的算法是以两个牌坊的距离计算的,街的走势大体为南北走向。北起明参政陈尚伊的功德牌坊,它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为表彰陈尚伊为奉母至孝、为吏至廉的精神而修建的。陈尚伊一生虽然活了96岁,但为官总共加起来不过十三年,是一位奉母至孝,侍君至忠的桂阳乡贤。泗洲街南迄陈嘉贞的贞节牌坊,这是为表彰陈氏守寡抚子,勤恪妇道修建的。泗洲街长度一般都认为是十里,有“二里陈街、三里官街,五里商街”之说。二里陈街就是泗洲大族陈氏街,街上住着清一色的陈氏居民,为桂阳州人口最多的村庄。三里官街,就是指街上的文昌阁、巡检司、州同署、育婴堂、义谷仓等一批官修街道。五里商街,就是指两旁林立各种商业店铺的街道,街道曾有伞铺、盐铺、瓦罐铺、鼎锅铺、皮革铺、土纸铺等、还有牛行、树行等专门市场。特别是其皮革铺,其工精良,手工细腻曾远销东北并出国到俄罗斯。

  泗洲街的巷道大体为东西走向,不知有多少条,但老辈泗洲人只知道几条用陈氏字辈取名的主要巷道。分别用陈氏的字辈“忠厚贻谟远,诗书锡庆长”作为泗洲街的巷道名称,有“忠”字巷、“厚”字巷,一直排至 “长”字巷,后来一些客商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商业字号的如“诚”字巷、“信”字巷等,可惜太平天国一场大火烧得荡然无存。

  泗洲街现遗存的古建筑,除两个牌坊外都是太平天国纵火烧街后建的,如塔峰书院、士杰官厅、东岳寺庙、香山寺、陈氏宗祠等。其中塔峰书院是毁后重修。塔峰书院,曾令曾国藩、王闿运、左宗棠、夏寿田等莫不仰止,挥毫留迹。从碑记可知塔峰书院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曾是陈氏家庭的私塾。有人曾题诗称赞:“种得芭蕉绿树屏,夜深滴露响微停。塔边树影疑人至,月下书声当留听。花竹自随春旖旎,琴笙应憾客飘零。夜阑试绕行廊望,或见天边处士星。”1854年太平天国尹尚英部一把大火烧得片甲不留。光绪十七年(1891),清朝的同治中兴名将陈士杰重修,许多名人志士多有题识:左宗棠亲题 “塔峰书院”门额。曾国藩手书“泗水渊源”牌扁。陈士杰泼墨书写院门对联:“开门便见坛山,要平生砥节砺名,同斯方正;此地亦呼泗水,愿诸士寻源竟委,不误趋行。”塔峰书院后来成为桂阳北半县的知名书院,陈士杰两个侄儿陈兆文、陈兆蓉和陈士杰的两个儿子陈兆璜、陈兆奎均从塔峰书院就读后考中进士,一个小小的 “私塾”级书院能中四名进士,在全国来说是屈指可数的。塔峰书院于1959年拆毁后辗转成了泗洲中学。

  街上的文昌阁曾是陈士杰镇压彭运洪起义的大本营,又是陈士杰兴团练的练兵“小站”。陈士杰在这条街上建立自己的地方武装──广武军,并通过镇压彭运洪起义,为自己掘取了第一桶金,以致曾国藩几次三番地邀请陈士杰一同“勤王”,最后官至浙江巡抚、山东巡抚,成为清同治时期的中兴名臣和封疆大吏。陈士杰就在泗洲街的文昌阁内改写了石达开欲经常宁、衡阳北上直取长沙的历史。咸丰九年(1859)春,太平军石达开部将傅忠信率部从永兴经洋布圩攻打桂阳,大败知州张济远,取州城,欲经常宁北上直取长沙。陈士杰率泗洲团练──广武军拼死抵抗,最后在桂阳七拱挢挫败太平军,使太平军不得不改道由嘉禾、蓝山向广西进军。

  陈氏宗祠内的祠堂戏台是桂阳湘昆的发祥地。陈士杰任江苏按察使、浙江巡抚期间,多次请江浙艺人到桂阳演出并传艺。一时泗洲街上开成一股昆曲风,昆曲很快从陈氏宗祠走出与桂阳的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独特的桂阳昆曲。现桂阳昆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泗洲街上的一口大泉,水自井底涌出串串水泡如珍珠,方志称珠泉,《陈氏族谱》称之为涌泉,并赋予一段美丽的传说。当涌泉的水珠变为九串时,当地人称之为“九珠泉”,只要喝了 “九珠泉”的人,就会文如泉涌,传说陈尚伊是第一个喝了“九珠泉”的人,后来考中进士。一次来泗洲作客的夏寿田(夏寿田的祖母是陈士杰的二姐),一个偶然机会喝到了“九珠泉”,因而中了榜眼。然而珠泉在当地农民的口中却叫作“米筛井”,串串珍珠在当地农民眼中成了过筛的米。同样也赋予了传说,说是只要饥饿的人喝了米筛井的水就如吃了米饭,不会感到饥饿。

  泗洲街还的一个独特的特征就是其被强化了的军事功能,这是其它其它古街道所没有的。其实泗洲街并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只不过是亲历太平天国王起义的陈士杰心怕类似情况发生,就在其家乡泗洲寨修建了一系列的军事防御工事,这就是桂阳独一无二的“寨堡”。王闿运在同治《桂阳直隶州志》称:“州寨堡,近岁大工也。自元年春二月次第兴工,二年冬十二月工竣。凡修碉二十四,铸炮、积谷其中,工费至四五万。”王闿运亲临桂阳考察后不由得发出了“桂阳一州独有寨堡,举州四境无焉。”的感叹。

  泗洲街随着粤汉铁路开通,其要塞的地理位置随之发生变化,加之州同署、巡检司等政治机构的迁移,商铺毁于太平天国大火,泗洲街蜕化成纯粹意义上的陈氏聚居地,只有破旧的陈氏官厅、宗祠、牌坊引发后人的怀古幽思。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