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夏寿田:欲济苍生未应晚

来源:彭广业 作者:州志之外 编辑:陈祎 2015-07-27 10:12:12
—分享—

  夏寿田,谱名启中,字午贻,自号直心居士,桂阳县莲塘镇大湾村人。父亲夏时曾作过江西、陕西巡抚。将门生虎子,同治九年(1870),夏寿田出生于桂阳莲塘大湾村老屋。寿田自小好学诗文,稍长,随父在江西就读,夏时特邀湘潭大学者王闿运来豫章书院执教。后又随闿运至衡阳、湘潭就读。其时,与杨度、齐白石结为知己,三人成为闿运的得意门生。光绪十五年(1889)乡试中举。十八年会试取誉录,派任刑部郎中、山西清吏司行走。寿田不为此而满意,仍继续奋力读书。光绪二十四年,朝考获戊戌科第八名进士。即着参加金殿御试,得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深得皇上宠爱,授寿田为翰林院编修,学部图书馆总纂。满朝文武官员,见寿田仪表风韵俊逸,才华出众,为人谦恭诚恳,无不为其仰慕,诸官为他祝贺,日日酒席,夜夜笙歌,享尽人间光彩荣耀。光绪二十九年,升为翰林侍读(陪皇帝读书),真乃仕途顺达,官运亨通。

  然而,由于寿田自幼生活在书斋中,学天国大帮文史,对国家贫困混乱,民间疾苦煎熬知之太少,更厌恶官场勾心斗角,故不大过问国事政事。乃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杨度与其谈及时局动向,寿田思想有所转向,企盼维新变法。是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国家危难,寿田心情沮丧。光绪三十二年寿田随驾西逃西安,心怀民族耻辱。回京后写下诗篇:“鲁乱国无刑,国衰民去礼,神州其左衽,皇舆竟西轨”,对朝廷产生哀怨。三十三年,其父夏时受诬,遭慈禧降罪,气愤而逝。寿田心怀悲痛,扶棺归乡,为父守孝治丧。一年过去,返京为父辨冤,却触怒慈禧太后,被以“妄言忤旨”罪革职为民。寿田离京寓天津,闭门闲居。

  慈禧死后,寿田得平反。宣统三年(1911),夏寿田奉诏回京,诰授朝议大夫,以闲职困居京城。

  民国元年(1911),满清垮台,国民政府成立,启用夏寿田任湖北省民政长(相当于省长),二年,袁世凯成立总统内史监,见寿田是榜眼出身,又是故交夏时之子,甚为尝识,便选夏任内史监贴身内史。民国三年,兼任约法会议员,参与机要。袁氏登基做皇帝的诏文均由寿田撰文。一次,袁氏要更换陆军总长,内阁人员提名谭延闿、阎锡山、陆建章等,袁难以裁定。夏寿田则提出云南蔡锷,袁氏中意,着即调蔡入京,这也为以后蔡锷反袁起到推波作用。民国五年,袁氏复辟帝制失败,追捕夏寿田。寿田逃匿至天津租界,终日学佛参禅。

  南北军阀混战中,大军阀曹锟缺文才,见夏寿田出身名门,榜眼出身,为人谦和,忠于职守,无一般文人才子散懒傲气,便聘为秘书长,衙内事务,交寿田办理。民国十一年,孙中山举兵北伐,陈炯明在广州叛变,炮轰总统府。曹锟部下吴佩孚屯兵衡阳,陈炯明与吴联络,欲南北夹攻孙中山,国民革命危在咫尺。孙中山托杨度前去疏通曹锟制止吴佩孚出兵。杨度与曹锟无深交,便请夏寿田出面。夏对曹锟宣讲局势,陈述吴佩孚有忘恩负义劣迹,日后难保反叛。又串通曹部下几个师长、参谋长配合,说动曹锟,阻止吴入粤援陈,致使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终告失败,国民革命在千钧一发之燃眉中摆脱险境。孙中山感激杨度和夏寿田。

  民国十六年,夏寿田闲居上海,经杨度介绍认识伍豪(即周恩来)。在伍豪启导下,寿田协助掩护上海共产党地下活动。共产党领导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筹备会议,安全会址难择,寿田与杨度以二人名望借哈同花园会厅,请上海各界要员赴宴。前门车水马龙,警卫森严。共产党人佯装客人或杂役,进入后堂秘密开会。在夏寿田掩护下,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感谢寿田鼎力相助。

  抗日战争时期,十九路军守卫上海,军需开支产生困难,寿田义勇变卖自己的家产,捐给十九路军,上海军民敬佩寿田的爱国抗日精神。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夏寿田因病在上海去逝,临死前写下了“欲济苍生应未晚,早知上将先伐谋”,道出了其一生欲济苍生却不善伐谋的苦闷。死后葬于佛会公墓。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令陈毅市长拨款为夏寿田重修坟墓,以示敬意。

来源:彭广业

作者:州志之外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