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11日至13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主席团全体会议一致选举邓朴方为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李石涵等5人为主席团副主席,正式开创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新局面。人们对邓朴方并不陌生,但对李石涵却不甚了解。其实李石涵是桂阳人。
李石涵(1919—1993),聋人,男,祖籍湖南桂阳县。1919年5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大学文化,首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副主席。1935年春,在湖南衡阳成章中学读书时,因脑膜炎后遗症致聋。致残不久即逢抗日战争,1937年赴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曾参加鲁艺筹备工作,并学习美术、木刻。1939年6月到晋西北八路军120师独工旅政治部任宣教科科员。1940年调延安总政宣传部军政杂志社任校对股长。1941年重回鲁艺。从1945年开始,曾先后任华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馆长和东北大学(后为东北师大)政治资料室主任、图书馆副馆长、馆长。1950年调外交战线工作,曾任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秘书、研究员。1955年由外交战线调北京师大图书馆工作,担任过副馆长、校顾问、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筹委会常委、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常委、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常委,负责协会的国际联络活动。1979年至1984年任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专职副主席。1985年离职休养。1988年3月当选为首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副主席。著有《现代民谣民歌选》、《怀安诗社诗选》、《窑台诗话》。
李石涵是李木庵之子。李石涵早年在父辈的启蒙教育和言传身教下,自幼即受到革命思想的浸润和左翼文化的熏陶,于1934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参加了毛泽东红军并受到亲自接见赞扬并在南方各个根据地集中所有聋人哑人组建为红军聋人部队负责后勤管理、搜集传递情报,最后参加了长征成为红军长征极其少数幸存的聋人战士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石涵被调到为山西聋人八路军军官同时负责训练山西聋人哑人青年战士,办理山西聋校收聋孩子哑孩子加以教育,1942年正式担任晋西北八路军120师三五八旅情报部宣传部长。他战争时期全部精力投入训练特殊战士指挥搜集传递情报作战,并护卫后勤。李石涵、刘亚超、王雷共三个聋人为李克农最得意的聋人部属。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外交工作情报的需要,曾任中国驻瑞士公使馆秘书、研究员、研究室代主任。回国后,调至教育战线工作,任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在这个岗位上辛勤二十多年。1979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担任中国聋人哑人协会副主席。
1983年6月29日至7月6日,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李石涵率中国聋人代表团赴意大利参加了世界聋人联合会第十一届代表大会和第九届世界聋人大会。
1984年12月17日至23日,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现任党委书记李石涵为团长的中国聋人代表团赴香港参加世界聋人联合会亚洲秘书处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五届亚洲聋人会议。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