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皮锡瑞应邀讲学龙潭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5-09-06 17:03:54
—分享—

  皮锡瑞(1850-1908)清末学者。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字鹿门,一字麓云。举人出身。父皮鹤泉系举人,先后任浙江宣平、松阳县知县,崇尚儒学。他幼承家训,6岁开始念书,12岁补县学生员。光绪八年(1882),赴顺天乡试中举人,与余尧衢、文廷式、陈三立为同科。三应礼部试未中,遂潜心讲学著书。他景仰西汉伏胜之治《尚书》,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之“师伏先生”。

  龙潭书院为清光绪十年(1884)邑人兵部侍郎陈士杰,曾任浙江、山东巡抚陈士杰、选用知府颜锡蕃等捐建于大凑山南麓,以前临龙潭,故名。龙潭书院有讲堂、大花厅、至圣殿、文昌祠、奎星楼、斋舍等,院左建有龙潭书院创始人陈、颜二公祠,记其创始功绩;右建崇文祠,“以祀捐资襄建书院及董事之劳勋者”,陈捐置经史图书218部,内有《海国图志》、《格物入门》、《格致课存》等“新学”书籍,及《崔山书院课艺》等。订立学约12条,章程19条,规定招生“按捐定额,凡一团一族有捐钱至八百串以上者,永定课额一名”,“另设公课四名,通州人士皆得与考”;肄业生由知州甄别录取送院,每三年甄别1次;每月3课,2课“四书文及试帖各一艺”,当天交卷,1课“经艺及杂体文井古近体诗各一艺”,3天内交卷。

  1890年(光绪十六年),桂阳州人陈士杰致仕在家,经王闿运推荐,聘清末经学家皮锡瑞任桂阳州(今桂阳)龙潭书院讲席。皮任讲习后,主张书院功课“经生并习”,每日读诸经注疏5页、史书10-20页,“此外如性理、小学、词章、经济诸书,皆当流览,以广闻见”,每人“发日记簿一本,逐日功课即于每日掌灯后分别注明,如某日看经若干页,看史若干页,温习何书,摘抄何书,作诗文若干首,逐日记载,五日一送主讲查核”。

  皮锡瑞与阎镇珩、王闿运、王先谦同称为清末湖南四大文人。工诗及骄文,治经出入于古今文之间,颇与湘绮(王闿运)相类,而笃信《公羊》“改制”之说。所著《经学历史》、《五经通论》、《尚书大传疏证》,具有指示经学途径之用。传世著述有《师伏堂丛书》、《师伏堂笔记》、《师伏堂日记》等。

  皮锡瑞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关心国家安危。早在光绪九年,日本占领琉球,法国占据安南东京(今越南河内)后,他代好友王怀钦(时在云贵总督署任职)作疏,请求清廷收复琉球,援救安南。光绪二十年,中国甲午战败,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他极为愤慨。在读到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后,开始倾向变法。

  光绪十八年移席江西南昌经训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湖南学会会长,力主变法。戊戌政变后,革去举人身份,遂杜门著述。晚年讲学湖湘,并任长沙定王台图书馆纂修。今文经学造诣很深,为晚清经学大家之一。著有《师优堂丛书》、《师优堂笔记》、《师优堂日记》等。

  皮锡瑞与王闿运相与友善,从个人关系非同一般,《师伏堂经学杂记》叟录的两封手扎,一致夏菽轩(即夏时),一致王闿运,均是恳请夏氏照顾其在江西候职的仲子皮嘉佑。夏时为桂阳人,即夏寿田之父,时夏时任江西巡抚,而皮之子皮锡佑在江西候职。

  皮锡瑞在给门人的信中回忆与王闿运交往之事:“所论经学,虽属根柢。然年少有才者,多不愿治朴学,予少亦好议论词藻。王壬秋(闿运)先生劝专治一经,不肯听。近以才华日退,自分词章不能成家,又困于名场,议论无所施,乃遁入训诂。”显然,皮锡瑞为对王闿运“专治一经”的劝告“不肯听”而后悔。然而在“遁入训诂”后,他开始专治《尚书》,所以支伟成有皮锡瑞“初治《尚书》,中攻郑学,晚贯群经,创发大义”之说。可见,作为经学前辈的王闿运,对于皮锡瑞“遁入训诂”以及以后的经学研究方向是有很大影响的。支伟成认为皮锡瑞与王闿运之间存在继承关系:“湘绮老人(王闽运)出,杂采古今,徒以声音训诂不若惠(栋)、戴(震)之精,又不屑依附常州末光,乃独树一帜,而后其派遂衍于蜀,湘学反微。鹿门(锡瑞)继起,实承其绪云。”又说:“(锡瑞)治经出入古今文之间,颇与湘绮相类。”这一点有皮锡瑞自己的论说为据:“王先生说《易》先通文理,不用象数爻辰,其旨亦本于焦理堂而推阐之;《诗》不主《毛》,亦非尽用三家;《春秋》兼用公羊、毂梁新义,间出前人之外;《礼记》尤精,说《易》及《诗》,皆以《礼》证之,故其说虽新而有据,异于宋、明诸人,与予说经之旨相同,惟予不敢过求新异耳。”可见,皮锡瑞认为他与王闻运治经的主旨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不如王闽运的新异而显得严谨一些。

  皮锡瑞上承王闿运经学思想的影响;在江西南昌主讲经训书院,促使了赣中学风的转变;又在戊戌前后以湖南学会学长的身份,主持了维新运动中湖南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并接受了蜀学派廖平、粤学派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的影响,从而使他成为戊戌前和戊戌年间今文经学派地域之间学术播迁和交流的中介人物。

  而他本人讲学南昌经训书院“以西京微言大义教诏学者”使“故宗宋学偏重性理或流禅释”的江西“一时高才隽秀咸集其门……学风丕变”。这样形成了一个以湖南为中心,西有四川,南有广东,东有江西的今文经学学术互相传播互相影响的区域。这对皮锡瑞经学研究成就及其地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