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苍山下万奉庵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2015-12-14 15:32:01
—分享—

  万奉庵座落在万奉山上,万奉山位于莲塘寨上,寨属扶苍山系。扶苍山以“诸儿孙扶苍颜老母”得名,扶苍山有如一位苍颜老母将万奉山的一切揽入怀中。

  万奉山得名于万奉庵,这是周边十里八村共识的事。一座山竟然源出一座庵,这在世间上确实很少见。这座山曾驻过兵,至于驻什么兵,已经找不到任何记载,寨上废弃的古堡,残存壕沟、颓败的墙垣及斑驳的石垛,这一切无言地证明着万奉山曾经作过军事防御点。

  然而万奉庵的一副楹联却在人们的口中流传了下来,这副“一水萦回参道庙,万山朝奉揖神尊”的楹联,是当年陈士杰送长子兆璜到万奉庵读书所题。因而有人说万奉山的得名就是陈士杰的这副楹联。但据家乡上了年纪的人讲,万奉山的得名和陈氏孝女馈姑有关。于是找到了泗洲敦庸堂《陈氏族谱》查阅,在一则《贞女馈姑传》中,查阅到“馈姑择扶苍山建庵修真”的相关内容。

  据《贞女馈姑传》记载,明朝嘉靖时期,泗洲街有一对陈氏夫妇结婚了十年连续生了四个女儿。陈姓丈夫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对没生儿子的妻子又打又骂,没多久四个女儿都暴病身亡。有一天陈姓丈夫也得了一场急病,眼看就要一命归西了,弥留之际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万行菩萨抱着一个女儿说,你如果摈弃重男轻女的思想,你们夫妇二人将会双福双寿活到八十三岁。说罢就不见了,陈姓丈夫一觉醒来,顿时病好了一大半。从此陈姓丈夫对妻子恩爱在加,再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十年后陈氏夫妇又生一女,陈氏晚年得女,认为此女是上天所赠,取名馈女。馈姑上无兄弟,下无姐妹,是独生女,父母十分钟爱。馈女七岁时,父母认为自己年事已高,为了让馈女终身有个依靠,就请户上的父老作主许配给一户傅姓人家。但馈姑说:“父母生我养我,奈何不事自身父母,而使我事他人父母”,于是剪辫矢志不嫁,表白自己终身侍养父母。作为一个只有七岁的女孩,却说出这样有见地的话,令陈氏族人惊奇不已。最后经馈姑父母同意,陈氏族人派父老到傅家去说明情况,傅家人也大为惊奇,不但没为难馈女,还爽快地退了婚约让馈姑在家侍奉父母。馈姑在家十分勤劳,依靠织布、纺纱裁衣等手艺维持家计。

  在馈姑的精心侍奉下,陈氏夫妇身康体健,陈氏夫妇八十岁被当地乡间奉为耆员,同时朝廷还赐与冠带,直到八十三岁双福双寿去世了。

  父母过世后,馈女发誓要为父母守孝三年。馈姑孝女在其父母墓庐旁盖了一座简易的厂棚。 馈姑的赵名叫陈嘉贞,《同治桂阳州志》载“誓终身奉父母祀,立主别室,朝夕奠拜如神祀,年八十,未尝一日懈。”

  三年后的馈姑已经是届三十岁的老姑娘了。尽管年岁不小,但馈女孝名在外,很多人仍然愿意娶馈姑为家室。但馈姑回答说要用自己一生清白为父母尽孝道。馈姑说到做到,万奉庵是馈姑募化和周边村庄的施舍兴建的。万奉庵是在馈姑奉祀父母的草棚基础上兴建起来的,据泗洲陈氏族谱记载,万奉庵自嘉靖三十八年初建,约建成于嘉靖末年,前后七年,据今五六百年。起初,北半乡的人教育子女时就拿馈姑作为榜样。后来有父母遇到不孝子女时,就干脆请馈姑去对其它实施教化。据说馈姑教化不孝子女的方法很有一套,地方上的人对她都很信服。

  后来馈姑实行主动上门服务,只要听说哪里有不孝之徒,就会到走到哪里去“点化”,受“点化者”为感激馈姑就会捐钱捐物。馈姑将施舍而来的钱建成了万奉庵,里面主神位上供奉着万行菩萨。

  随着馈女孝名高节,很多人都主动到万奉庵找馈姑还愿施舍,一时间万奉庵香火鼎盛。周边的人们自发地以馈女为榜样教育孩子,万奉庵成为一个“孝道”学习教育基地。凡是周边村庄有不孝之子,都会被户上强行“送”到万奉庵去接受再教育。在接受教育时要跪在馈姑前,由馈姑念七遍《孝经》给不孝子开悟,开悟后写悔过书,并当着众父老乡亲和馈姑承诺。馈姑还用募化的接济一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据传,馈姑曾为彭姓教育了一个不孝子,帮助其悔过自新,这个彭姓老翁将“孝友堂”作为堂号。

  馈姑因一生向善,奉行孝道,直到八十多岁才去世。馈姑去世后,万奉庵被陈氏族上接管并辟为家寺。上厅神龛上供奉着馈姑的几缕头发,旁边一副对联写道:清白一生,孝道万年;青丝几缕,诲教千载。下厅被改成家塾,成为当地的一所蒙学。陈士杰的长子陈兆璜、次子桂森都曾在万奉山读过书。后来万奉庵被卖给彭姓作家塾,抗日时期曾一度成为国民党三十七军的驻营地。

  解放后,庵成为大队部,接着又成了流浪人的安置地,一些从外地流落到莲塘的人都被土改到庵里,庵田庵土成了革命土地,庵里住进了十多户人家。破四旧时,庵里的泥菩萨全部被打碎,木菩萨全部当作柴火,金钟、铁香炉被溶合成钢铁为“超英赶美”立下了功劳。此后住在万奉庵的人家不断改、拆、建,庵荡然无存了,如今万奉庵只是一个村自然小组的名号了,而且名字谐成“望丰山”了。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