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哭 嫁 歌

作者:谢强 编辑:陈祎 2015-12-15 09:18:02
—分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桂阳县舂陵江中游一带,姑娘出嫁的头一天晚上,嫁家要举行“哭嫁”,从傍晚一直要哭到翌日凌晨发亲时辰。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习俗。

  夜幕降临时,村寨里的娃们便把场院角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冬季时还会在亮堂的大厅里摆上一大圈短桌、长凳,在中央燃放一堆木炭火。一些送亲的女子张灯结彩贴喜字,在祖宗神灵牌位上摆放糕糖、水果等等。收拾妥稳后,姑娘和姐妹、姑嫂就陆续相陪,相聚而坐。出嫁女由媒婆搀扶,款款来到厅堂。这时,“哭嫁”“伴嫁”算是开始了。

  出嫁女没来得及挣开媒婆的手,一见姐妹们,就“欧—”地一声拉开了场子,向母亲“哭娘”,哭自己父母不该“拔断道芝根,送女下火炕”,哭父母不该生下自己这不孝女,哭自己没浪费父母的物件,哭父母妆嫁情深表示感谢,并请他们“妆我话语”、“照看我呵”。不管出嫁女如何“哭骂”得双泪纵横、面红耳热,厅屋里的人,只能听着,不能有任何不高兴的表现。这“哭嫁”,没男同胞的份。

  出嫁女“哭”过后,就从兜里掏出些花生、香糖来,边擦眼泪,边发给娃们,娃们红润的小脸上乐开了花,随出嫁女转,直到小口袋里盛得满满的,才讪脸而去。

  出嫁女哭毕,陪伴的姑嫂姐妹,接着顺口“哭”开来,“骂”媒婆“喊你人呵,恨死你呵”,“花言巧语呵,害死人呵”,“今日做媒啊,明天不得好死呵。”“死媒婆、灾媒婆,呷了好多老鸡婆,初一呷了初二死,初三埋在大路坡。牛一脚,马一脚,睬出肠子让狗拖。”“哭”得脸庞紧梆梆,“骂”的声音赛芒尖,有的“哭”着还手舞足蹈,似“哭”非哭,似骂非骂,似真非真,一路“哭”下去,直至“哭”累了,有人接腔起声为止。

  作为女家,媒人婆是个重要人物,很受女家尊敬。媒婆趁便接受敬茶,对姑娘的“咒骂”怫然不悦,尴尬得只好充耳不闻,强装一副气扬的笑脸,不会跌足长叹。“骂媒歌”、“谢媒歌”唧唧呱呱地交结在一起,融汇成一支特殊的交响曲。尽管如何数落如何“哭”,出嫁女还是提着茶壶,端着盘子,绕圈问候姑嫂姐妹,一方面表示谢意,另一方面怨恨自己命不好,请多多照顾。

  姑嫂双重接音,“欧一嘎”哭开了,安慰道:“女呵崽阿,放宽心呵”,“大好的日子大好的天,亮闪闪的月亮圆了圈”。因母女情深,伴唱的角色,因歌的内容不同而变化,“我的娘呵,莫再哭呵”。

  若出嫁女不会应和,就来个丢手绢,跳个舞,或唱情歌也可,“好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砌盘歌楼;铁匠难打铁狮子,石匠难雕石绣球。”“新婚之夜妹问哥,日后子女生几多;生少又怕家婆怪,生多又怕子女拖”。“稻花送牛哥,梅花赠嫦娥”……没完没了的唱,内容或宽或窄,都是相互传情,吐露真心,后又互赠礼物。

  长辈“哭”,祝出嫁女嫁到“死戚”去后,要懂孝道,讲礼节,服待好公婆,恩爱好老公;“哭”姐妹们相处日子的友谊和感情。鸡叫后,待天光,大伙“哭”够了,陪伴宣布圆歌堂。

  圆了歌堂,大伙不情愿走开,也不去休息,依偎着炭火坐在一起,说笑取乐。不知不觉,天放亮了,等待的只是早上迎亲队伍的到来。

作者:谢强

编辑:陈祎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桂阳新闻网首页